激励创新,助力发展——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激励创新,助力发展——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

2025-05-24 12:07:58   来源:新华社   

  今年是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人们把它视为国家专利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业内人士指出,40年来,专利法几经修改,愈加完善,在当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专利法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被动适应”国际规则

  中国专利法的诞生始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中央作出了设立专利制度的战略决策。然而彼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专利”概念都很陌生。

  一支由法律、外贸和科技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起草这部法律。他们翻阅了30多个国家的专利法,在制度设计和条款内容等方面借鉴各国经验,历时数年,反复修改。终于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由于中国当时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有限,专利制度甚至引发“是否背离社会主义”的争议。

  然而现实很快给出了答案。1985年4月1日,专利法生效首日,中国专利局门前人头攒动,排起长队。那一天,专利局共受理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3455件。

  北京工商大学知识产权法学者王琦说,专利法在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正中,延长了专利保护期限,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旨在“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的合规要求”。

  当时,了解和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各种有关知识产权的讲座、报告、培训在全国各地举行。

  此外,1994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更深层次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体系。

  那段时间,中国的专利发展就像是一段“青春期”——在历经坎坷中快速成长。200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大关。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龙传红在《中国知识产权报》的一篇文章中回忆道,专利法实施初期,事务所的客户主要是跨国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的创新意识觉醒,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专利代理行业也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

\  “自主完善”制度创造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2008年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法是一个转折点,标志中国的专利制度从“被动适应”国际规则转为“自主完善”制度体系。

  马一德指出,此次修正将“提高创新能力”写入立法宗旨,并针对专利质量低、侵权成本低、专利权滥用等问题新增了多项条款。

  “与前两次修正不同,这次修法是从本土实际出发,自主回应现实问题,凸显主动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意志。”马一德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法律支撑的效益显著。这次修订后,国内专利申请量激增。从2019年起,中国跃居全球专利申请量首位。

  2020年,专利法完成第四次修改,更加立足本土实际。备受关注的是在第71条引入了针对故意侵权的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故意侵权行为引入最高五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将法定赔偿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人民币。

  惩罚性赔偿的首次适用发生在2020年12月的一起涉外专利侵权案中。一家法国婴儿车企业起诉三家中国婴儿车制造商侵犯其发明专利。天津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应承担原告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额。

  “这一制度通过对具体被告的故意侵权行为加重赔偿实现惩戒的目的及对潜在侵权行为的遏制,增强了法律的震慑力与权利保护效能。”马一德说。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专利纠纷。”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朱理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审理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

  当下,中国正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看来,中国专利制度要始终服务于科技创新前沿和国际竞争战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将孕育一大批前瞻性甚至颠覆性的技术,专利法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迎接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

  4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专利法实施40周年座谈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立足40年的坚实基础,中国会不断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提高专利工作法治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