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称,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王令浚表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二是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三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四是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五是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在出口动能向优向新方面,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在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方面,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
王令浚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最近大家可能都在关注‘机超’,也就是机器人足球赛,从跳舞到马拉松再到踢足球,机器人越来越多才多艺,充分体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王令浚说。
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透露,我国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以来,在共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系列沉甸甸的合作成果。
吕大良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展现出三方面的积极成效:一是贸易联系更趋紧密,二是发展合作更加深入,三是互联互通更加立体。
吕大良强调,下一步,海关将继续立足职能,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与共建国家在口岸管理、供应链互联互通、农食产品准入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贸易发展和安全畅通,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海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