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一台无人操控的矿山挖掘机流畅精准地完成装车作业,引来围观人群的阵阵惊叹。这一幕发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生动昭示着人工智能正从“能说会写”的认知层面向“能行动会工作”的自主执行阶段跨越。
以露天矿山挖掘机无人化作业为代表,工业AI正经历一场深刻质变。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依托真实场景数据训练,在严苛环境中展现出接近人工的装车效率与高自主性,验证了AI执行复杂任务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贯穿工业全链条的智能体系统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将原本耗时数小时的操作压缩至几分钟,显著提升了生产流程的效率与柔性。
这股变革浪潮的背后,是底层技术自主可控与开放协同生态构建的双轮驱动。业界强调自研框架与核心算法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开源数据集、产业协同计划及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方式,加速技术普惠与场景落地。
受访企业和专家表示,以基础模型为底座、具身智能体为核心的工业AI“全能战队”正在千行百业加速成型。它们各展所长、高效协作,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并正在深刻重构传统产业的边界与运行逻辑。
从“能说会写”到“能行动会工作”
“没想到AI也能帮助我们干危险的工作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观众在网易灵动展位前,对挖掘机丝滑的无人操作发出惊叹。
日前,网易旗下工程机械智能化品牌网易灵动正式推出专为露天矿山挖掘机装车场景打造的具身智能模型——“灵掘”。作为“端到端”工程机械具身模型,“灵掘”依托多模态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技术,改变了传统开发模式。
网易灵动技术负责人介绍,“灵掘”优化了传统分模块开发与场景定制模式,依托“端到端”一体化模型,实现泛化性能提升。训练数据则直接来自真实矿山作业场景,力求攻克仿真数据无法解决的场景难题。在内蒙古某煤矿的严苛环境中,“灵掘”单机装车效率已达人工80%,近70%作业时间无需人为干预,成功适配极寒、高粉尘等严苛环境与多型号矿卡。
“这项技术让AI成为矿山的‘铁臂战友’,精度和连续性远超预期。”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代表在实测后对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应用于工程机械,是当前AI成为智能制造新引擎的一个缩影。当前,工业场景中的AI应用正经历从辅助认知迈向自主执行的质变。
西门子大中华区CEO肖松在WAIC现场进一步阐释了这种转变:“工业AI正从‘能说会写’迈向‘能行动会工作’。”他介绍,西门子去年发布的全球首款工业生成式AI产品,已从一个生成自动化代码的“虚拟助手”升级为贯穿规划、研发、生产、运维全链条的“智能体系统”。
在西门子展台,一套智能体系统接收自然语言订单需求后,自主调度多个智能体协同完成生产和交付。“原本耗时数小时的操作,如今几分钟内就能完成”,肖松表示。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家企业、超过15万名工程和生产人员在使用该系统。这种智能体间的协同作业,正重新定义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柔性。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表示:“人工智能正从图灵测试(认知层面)走向维纳(控制论),从‘知’到‘行’。具身智能体的发展,使得在加强认知能力的同时,践行能力也在增强,人工智能走向了知行合一”。
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圈
中国工业AI的崛起离不开底层技术的自主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产业发展底线”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与产业界的实践不谋而合。
网易灵动技术负责人强调,“灵掘”基于自研国产框架打造,核心算法与硬件芯片完全自主可控,保障了技术安全与供应链稳定。作为“灵掘”技术基石的“机械智心”训练框架,融合视频学习、专家示范与强化学习三阶段训练范式,赋予机器动态进化能力。
技术扩散也正助推产业生态的协同共建。为加速技术普惠,网易灵动宣布两大举措:首次开源“灵掘”数据集,并发起“2027产业协同计划”。该计划联合徐工、三一、山河智能等主机厂及各露天煤矿企业,目标在2027年实现超30座矿山无人化运营。
同样在生态构建方面,浙江企业斑头雁推出企业级AI Agent开发平台,让企业能够“手捏”专属的“数字同事”。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黄雯介绍:“我们新推出的Nova可协同不同功能的多个Agent,完成跨系统、跨场景的复杂任务。”这一创新将传统的人机协作模式升级为“数字团队”协作模式。龚克曾提到“智能体的崛起已成为信息生活新入口”,而在工业领域,智能体则正在成为驱动生产流程的新核心。
面对工业AI的未来,肖松表示:“以基础模型为底座,大大小小的工业AI将以智能体的形态活跃在千行百业。它们各有专长,又彼此协作,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全能战队’。”他强调了中国市场的优势:“中国具有丰富的工业场景和优秀的AI创新人才,正是孵化智能体的热土。”这种“全能战队”的构想,深刻呼应了产业界对智能体协同解决复杂任务的探索方向。
网易灵动的实践正在验证这一构想。“机械智心”框架已开始向港口清舱、混凝土拌合站、地销煤等10余个场景迁移,未来还将延伸至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这一扩展路径生动揭示了工业AI的跨界潜力——当矿山中的“铁臂战友”走进港口和农田,传统产业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新质生产力的图景正加速展开。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龚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