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齐升 正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报告显示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齐升 正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2025-09-16 08:07:13   来源:经济日报   

9月12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服务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在制度型开放加速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以及新兴服务贸易形态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均显著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稳定,旅游出口服务贸易增长迅猛,然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同时面临竞争力提升、结构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

中国服务业正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

蓝皮书指出,中国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行业结构正在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也逐步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稳步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2019~2024年,旅游和运输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0%左右。旅游服务贸易2023年出口额为145.6亿美元,2024年同比增长154.1%,出口额增加至370.0亿美元,占比从3.82%上升到8.3%。在2024年服务贸易各部门的出口中,旅游服务增长最快,是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细分领域出口增长率最高的领域。

2024年,文化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细分领域表现尤为亮眼。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出海,带动了文化服务出口增长。2024年《黑神话:悟空》游戏上线后爆火,截至2025年2月,在Steam平台上达成3000万套的销售量,其中海外玩家约占30%,海外销量约为900万套。其中精美的游戏场景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来游戏取景地打卡,间接促进了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为28965.2亿元,增长6.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6573.2亿元,增长7.4%,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39.3%、12.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12392亿元,增长5.4%,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29.5%、8.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4181.2亿元,比上年扩大504.5亿元。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8.50%。

服务外包的增长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6~2024年,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4.47%。2024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053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执行额22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5737亿元,执行额11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8%。

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潜能 推动服务贸易优化升级

蓝皮书指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释放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数字化专业服务,提升整体出口竞争力。首先,应加快发展金融、法律、工程咨询、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并推动跨境电商、云服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新型数字服务出口形态,形成以技术和内容驱动的出口新优势。其次,应支持设立数字服务贸易专区和出口基地,举办专业展会和交流活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服务交易生态。服务业的优化升级还需通过深化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设“服务+制造”综合体,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服务增值能力,推动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在新业态方面,需重点培育虚拟会展、远程医疗、共享经济等模式,通过建设服务贸易新业态示范项目和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补贴和技术对接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能力。最后,应构建新兴服务试验场景,在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与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动“虚拟现实+文旅”“AI+翻译”等复合型服务模式发展,抢占国际服务新赛道。应强化配套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特别是在算法模型、数字内容、技术服务等领域,建立与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的产权制度,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打破服务输出的技术壁垒。

数字技术重塑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模式

蓝皮书指出,数字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中国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模式,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融合化、全球化方向升级。在人工智能、5G、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全面赋能下,传统业态边界被打破,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例如,爱奇艺独播剧《大梦归离》通过虚拟制片技术实现“云端拍摄”,大幅缩短制作周期并降低跨国协作成本;上海“远古回声”数字艺术展借助元宇宙平台构建虚拟展厅,吸引全球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与文物文化;杭州亚运会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云赛场”,实现赛事直播、互动观赛与虚拟竞技的深度融合。此外,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系统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推动文化内容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型,如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机制,使国风音乐、戏曲等传统文化以更年轻化的形式触达海外用户,形成文化输出的新路径。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发展报告(2024)》,服务业发展呈现线上线下融合、行业跨界融合特征,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