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宗商品经历了噩梦般的2015年。不幸的是,这场梦魇2016年依然在延续,情况似乎比去年还要糟糕。
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以“开门黑”拉开了帷幕。彭博社数据显示,追踪22种原材料价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在年初至今不足十个交易日内下跌了5%,是该数据自1992年有记录以来的最糟开局。用以衡量大宗商品的上述指数甚至在周二(12日)跌至创纪录的74.0247。
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产品领域无一幸免。其中,WTI原油价格跌破30美元/桶,COMEX铜期货跌破2美元/磅,天然气期货最低触及2.2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去年,诸如能源、农产品和金属等多数大宗商品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价格大幅下挫,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连续第五年全年价格走低的现象。
进入新的一年,原油和铜价跌幅更加引人注目。WTI原油价格于周三跌破30美元/桶大关,为2003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COMEX铜价跌至每磅1.9525美元,为2009年4月以来的新低。镍价创出2003年以来新低点位。
受中国汽车销售去年创出4.7%的2012年最小增幅拖累,钯金价格走低,周二盘中一度跌至每吨451.50美元,刷新2010年7月来最低水平,今年跌幅最高达4.8%。铂金则在去年12月跌到了825美元的七年低位。
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拖累,全球主要商品生产巨头也未能幸免。必和必拓、雪佛龙(chevron)在新的一年就遭遇了股价明显下挫的悲剧。全球最大上市铜企Freeport-McMoRan股价周一暴跌20%,为该股1995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周二又跌去了12%。
全球最大矿企必和必拓股价处于十年最低点。雪弗龙股价年初至今下挫约10%,是1982年以来最悲催的开年表现。
更糟糕的是,对冲基金正在为原材料价格进一步走低“火上浇油”。截止1月5日,追踪18种原材料期货及期权投机性净空仓规模的综合指标至少为该数据自2006年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
鉴于中国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需求未见明显改善,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过剩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多家投行纷纷下调对大宗商品的前景预期。
巴克莱预计,今年,国际铜均价为每吨4350美元,大幅低于此前5625美元的预估值。该行认为,铜供应今年将过剩25万吨。
澳新银行表示,铁矿石价格跌破35美元的可能性日益加大。高盛下调2016-2018年铁矿石价格预期,2016年价格预期下调至38美元/吨,2017-2018年价格预期下调至35美元/吨。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将2016年WTI油价预测调低12美元至每桶40美元,将2017年WTI油价预测调低5美元至每桶57美元。法兴银行宣布下调2016年WTI原油预估9.25美元,至每桶40.50美元;将2016年布伦特油价预期下调11.25美元,至每桶42.50美元。
相比之下,唯一的亮点是黄金,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角色被凸显出来。在全球股市和汇市一片哀嚎之际,国际金价出现上涨。1月4日至今,纽约金价上涨了2.3%,此前12月曾跌至五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