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陈思进先生撰文指出,2016年,全球经济均不乐观,就像选丑大赛那样,最多只能相比谁不更丑。而中国,将抛弃新凯恩斯主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常态”。一旦通过改革阵痛期,将重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转眼间,2015年即将成为历史,一个崭新的2016年马上就要开始了。回顾2015年的投资环境,用惊涛骇浪来形容都不为过,尤其是中国的股市,影响市场上下起伏的重要因素,当归结为世界经济的变化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一、美国三年内再次陷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2015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则莫过于国际原油的大跌。12月11日(星期五),布伦特原油跌破每桶38美元,至37.93美元一桶。相比2014年12月11日跌去了24美元(或39.%),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历史新低,那时布伦特原油高达每桶146美元。
上周五的原油暴跌,导致大宗商品的股价大动荡。继纽约股市下跌之后,英国股票市值蒸发了730亿英镑,伦敦富时100指数收盘5,952.78点,下跌了135.27点,随即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原油过剩将持续一年。
此外,铜价下跌至2.04美元。11月,彭博大宗商品指数跌到了16年来的最低位,而且美国企业债务违约倍增。然而过去一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美国政府官员都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了就业,并在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下,再一次释放出潜能,美元也走向了升值通道,美国经济恢复良好,加息在即。
不过,根据一项美国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自2008年爆发危机至2009年衰退结束,经济已被永久损坏。而84%的民众不相信有所改善。
毕竟,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自2009年3月股市触底后,标普500指数上涨了约200%,纽交所上涨了165%,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260%,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上涨超过165%。因此,很多人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经济已完全复苏:因为失业率下降到了6.1%,仅仅通胀率低于2%的目标(截至10月底只有1.29%)。
但事实却是,自从美联储启动大手笔的量化宽松政策(QE),并降低短期利率接近零。低利率环境本该鼓励银行放贷,给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与此相反,美国大银行收紧贷款规则,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进行战略投资。而且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富有的美国人。
人为保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使便宜的借贷被普遍认为是推动股市飙升的助燃器。当标准普尔500指数飙升200%的同时,美国人接受食品券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4,623万,基本上是美国人口的1/6。
从一个更广泛的衡量标准来分析,自2008年的经济大衰退开始,占美国人口1%的收入最高阶层,他们的收入上升了30%以上。而底层99%的美国民众,他们的收入仅增加了0.4%。在所谓的经济恢复阶段,前者占据了总增长的95%。
更加不幸的是,美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使经济恢复拖延了5年时间,调降了推动标准普尔(S&P)的增长预期。因为标准普尔预计:在下一个十年中,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5年前2.8%的预测水平。比如2012年,IMF预测美国GDP为2.8%,但实际上仅录得1.9%的增长率。
虽说美国股市的表现还不错,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却不令人特别满意。比如,失业率从4年前的10%,降到了目前的6.2%,这个数字是有一点误导大众的。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人员(包括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希望获得全职工,但不得已只能从事兼职的岗位,反映出经济持续疲软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就业率(U-6)依然维持在12.6%的可怕水平。
对于那些还有工作的人来说,职员薪酬在每一个层面都降低10%,即便比大衰退之前少,也算是幸运一族了,尤其是金融从业人员,薪酬的降幅比例就更大了,从2013年下半年起至2014年下半年,丝毫没有增加工资的迹象。通过调整通胀(累计上升了15%)之后,约有70%的劳动大军每小时的工资,依然低于2007年同期。最低收入者的黄金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即便美国房市成为美国经济中的亮点,其实也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强劲。自2012年开始,Case-Shiller房价指数已攀升了25%,但是仍然需要额外增加20%,才能突破衰退之前的水平。
长话短说吧,种种迹象显示,目前美国的经济情况与2007年相似。也就是说,引发2008年金融风暴的同样模式正渐渐形成,三年内美国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之前美联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可能恰恰是他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加息是为今后危机之时的降息做铺垫(buffer)。
但是预防远胜治疗!只有启用真正的解决之道,如彻底摒弃新凯恩斯主义,回归经济金融的本源来纠正错误,才能避免重蹈金融危机的覆辙!二、2016年欧洲区经济仍然面临挑战2016年对欧元区的经济来说,面临诸多的挑战。
先回顾2015年第三季度,由于欧元区颇为健康增长的内需支撑,尤其是油价回落扩大了私人消费,使经济似乎显现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然而更完整的数据显示,尽管欧元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疲软,但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持续恶化,使得欧元区的海外销售放缓。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了欧元区的出口,其GDP增长放缓为0.3%,略低于第二季度0.4%的水平。
而欧元区2015年10月的失业率高达10.7%,稍低于9月的10.8%,跌到了2012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最近的数据表明,第四季度的失业率增长势头依然维持在两位数。不过,12月调查的一个亮点,是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录得54.0(11月是54.2),这是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为增加新的业务提供了支持。
展望2016年,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政治格局笼罩在欧元区。民粹主义政党的影响力(无论是从左派还是右派)正蓄势待发,在欧洲和本国的政治议程中出现政策风险,比如开放的边界和移民政策、财政紧缩措施以及危机管理。
像是法国12月的地方选举,右翼政党表现出上升的超人气(主要是国民阵线)。而在西班牙——关键的欧元区非主要经济体之一(德国和法国是欧元区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12月20日的大选产生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国会,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不过,这种情况很难组成一个联合政府,并且使向前发展的改革进程陷入了瘫痪。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意大利——另一个关键的欧元区非主要经济体。意大利集中了很大份额的欧洲怀疑论者,以及民粹主义政党的选民,包括葡萄牙新的少数党政府的稳定性,连同希腊政府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而从经济层面来分析,2016年德国GDP将从原先预测的1.7%,调整到1.4%,法国从1.4下调至1.1%。而意大利GDP上升至1.0%,西班牙为2.3%。对整个欧元区GDP的预测保持在1.4%。
如果油价继续下跌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或比央行货币刺激政策更有效。对消费者来说相当于减税,可支配收入增加,他们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储蓄、偿还债务和增加消费,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如果油价跌幅太大的话,另一方面也会对产生令人不安的低通胀,甚至通缩。
此外,欧洲央行未来量化宽松的规模,将面临技术上的限制、及欧元区相当复杂的政治环境。预计2016年9月,欧洲央行将继续货币宽松的政策,推出600亿欧元。但是如果全球经济增长不如预期,其有限的火力可能无法捍卫欧元,以及欧元区2%的通胀目标仍然遥不可及。
德国是欧元区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较小程度上是私人和大众消费,但是出口不振和投资萎缩拖累了经济增长,第四季度的情况也基本类似。2016年,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可能继续保持强劲的状态,因为去年10月和11月,德国失业率处于历史低点,而且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撑着私人消费。
德国第四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略微下降,因为新兴市场的需求正放缓,导致10月份出口不振。尽管公共消费有所提升,部分原因是由于增加的移民支出。不过从积极的方面来分析,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德国工业已然恢复生产,综合PMI指数和企业信心均相当强劲。在政治决策上,总理默克尔对难民危机的处理,答应选民减少移民到德国的流量,缓解了执政联盟内部的紧张局势。
综上所述,虽然2016年欧元区的GDP增长预计将比2015年略高0.2%,从1.6%上升至1.8%。可整个欧元区中也只有德国的经济前景还颇为乐观,其他国家均还在不同程度陷在经济泥潭之中。
最后再提一下,欧元区的致命弱点依然存在,即统一的央行及货币政策,但欧元区各国却又都拥有独立的财政,使得整个欧元区依然陷在欧债危机之中。而德国默克尔反复强调的是:“财政紧缩是应对欧债危机唯一正确之道,除此之外别无良方,而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是在纠正过去错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但是,说说容易,紧缩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更大。因此,2016年,欧债危机将依然无解。三、遭受重创后的日俄经济展望2016年,俄罗斯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因受西方经济的制裁而倍受重创。而持续至今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包括低生产率和垄断的重点行业,也是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一年来,疲软的油价已将俄罗斯经济推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俄罗斯卢布急剧降至2015年的最低点,在12月30日今年最后一天的交易日,汇价跌到了1美元兑73.2卢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超过20%。
卢布的困境,反映了俄罗斯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严峻经济形势:预计2015年经济收缩了3.7%,通胀率则高达15%,而调整通胀后(从2014年起)的工资下降了9.2%,令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卢布贬值,意味着当俄罗斯人走出国门的时候,就不能再那么奢侈了。比如,原本想去泰国和罗马的热门旅游景点休假,现在就只能去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成本更低更经济实惠。
但是反过来分析,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出国的可能。即便在一般的假期里,按照俄罗斯的旅游景点标准,就是前往索契这样的地方,对许多俄罗斯游客来说,现在也变得太昂贵了。
目前,就连短途旅行到附近的土耳其,对俄罗斯人来说也不再可能了。因为自从土耳其击落俄罗斯的战机之后,俄罗斯便断绝与土耳其的贸易往来,甚至禁止游客前往土耳其!
此外,由于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被西方国家视为非法的举动,继而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美国的制裁包括强制性的资产冻结,以及不超过100个俄罗斯人的旅行禁令。而欧盟具有针对性的制裁将近100多个,不仅冻结许多行业的再融资,而且消弱他们的投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堵住了莫斯科的借贷之路,使其银行无法到国际市场上融资。西方的轮番制裁,导致卢布狂跌、物价上升,经济遭受重创!尽管美国和俄罗斯在一些领域继续合作着,特别是与伊朗的核协议,但两国关系依然冷若冰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5年从俄罗斯流出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
展望2016年,孤立俄罗斯的后果,对俄罗斯的经济和人力资本是灾难性的,导致他们得不到资金、技术和新知识,在全球市场失去竞争能力。而且,这一趋势正进一步地加剧。
不过,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看法则比较乐观,他表示尽管石油收入仍然占俄罗斯联邦预算的44%,但是比过去的70%要少得多,这说明“我们的预算收入结构,已经修改得相当好了”。
俄国是资源出口大国,那么能源进口大国日本在新的一年里,经济前景又将如何呢?
2016年,由于受到外部需求急剧放缓的影响,导致了“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的标有收缩”,尽管日本实际工资增长预期好转了,但是国内私人消费依旧低迷。“经合组织”下调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从原先预计的1.2%调整到1.0%,整体来说比其它发达经济体更加疲软。
此外,市场普遍担忧日本减少财政赤字的能力。日本的国债已是GDP的240%,预算赤字还在不断地扩大,预计2016年的赤字可能达到GDP的50%。
眼下“安倍经济学”的财政刺激计划已遭到质疑——也就是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到目前为止,经济数据和舆论都认为,这些政策并未刺激消费者多花钱消费,结束日本多年通货紧缩的状况。
事实上,量化宽松(QE)只是一种货币刺激政策,就好似在病人病危时所使用的强心针一般,救急救不了穷,如果量化宽松真能解决问题的话,日本也就不会通缩20多年(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依然走不出通缩的漩涡,从之前本来的不负债,到目前全球最大的负债大国。
其实,大多数日本观察家和经济学家、甚至安倍本人也都知道,日本想恢复可持续增长,需要放松管制和结构改革,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公共债务等,而最关键的是,像美国那样的,结束量化宽松。但是,吸毒容易,戒毒难啊!四、“阵痛”中的中国经济去年12月底,总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在其2016年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因新兴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减弱,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从去年预测的3.6%,下调至今年的3.3%,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打击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影响了许多经济体的增长前景,包括发达经济体。
因为在未来若干年,中国将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重要的地位,意味着世界经济都将仰赖中国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中国经济出现负面消息的时候,比如,2015年夏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爆发股灾,世界各地都感受到了它的冲击力。
近两年来,中国面临低迷的投资、制造业和产能过剩,政府开始快速地调整方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未来5年,只要保住6.5%的经济增长,就可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努力降低过度依赖公共投资的预期,并下调了2016年的经济增长,从先前预测的7%降至6.9%。
然而,经合组织却将中国的增长预期定为6.5%,同时把2017年的增长率更下调至6.2%。但是,有鉴于中国日益减少的内需、较低的工资上涨率,以及低迷的新房开工率(相比2015年10月下降25%),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则更低,2016年的经济增长应该只有6.3%,无法保住6.5%的目标。
因此,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着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强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代以“投资拉动消费”的增长模式。正如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演讲的那样:“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话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今已经走过7个年头了,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一齐下滑的情况,正处于另一次大衰退的边缘。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Fisher)首次提出“债务沉积—通货紧缩”效应,成功地指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债务沉积,进而导致全社会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但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超量的货币根本没有到企业,也没有去往美国家庭,银行惜贷导致大量美元滞留于商业银行内部,变成巨量的超准备金。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这一现象被为“陷入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超发再多的货币,经济没有起色,也没出现通货膨胀,经济非但不增长,物价反而下降了,比如当前油价断崖式的下跌。
不过,经合组织却将中国的增长预期定为6.5%,同时把2017年的增长率更下调至6.2%。所以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着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强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代以“投资拉动消费”的增长模式。
也就说新凯恩斯已成过去,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就是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解放生产力,合理调整供给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清理掉一批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引导需求,创造消费。
总之,2016年,全球经济均不乐观,就像选丑大赛那样,最多只能相比谁不更丑。而中国,将抛弃新凯恩斯主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常态”。一旦通过改革阵痛期,将重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