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次用数字证实了自己“高通胀”国家的名声。
印度官方刚刚公布了2016年1月的通胀数据,1月CPI为5.69%,创造了印度通胀率17个月以来的新高。
2015年11-12月,印度通胀率分别为:5.41%,5.61%,2016年1月份为5.69%,通胀趋势是不断提升。印度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为2%-6%。1月份CPI数字的意外上升,使得印度实际CPI数字日益接近央行设定的上限。
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制造业数据近几个月逐渐走弱。2015年10月,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达到9.8%,为5年以来的最高。但该数据在11月份却迅速萎缩,年度同比增速为-3.2%;12月份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年度同比增速为-1.3%。2015年12月,印度制造业PMI数字2年多来首次跌破50这一荣枯分水岭,由11月的50.3降至49.1,创2013年8月以来新低。
这令印度央行陷入难堪的境地:物价高、通胀高企,难以选择降息;但是,印度国内经济下滑、资本加速外流的困境又急需央行降息予以提振。印度央行行长拉詹在CPI数据公布后,表达了极度的忧虑。
底层百姓受冲击大
分拆来看,印度乡村地区的CPI上涨速度更快,城市地区相对慢一些。
2016年1月,印度乡村地区CPI增速为6.48%,城市地区CPI增速为4.81%,全国合并的数字是5.69%。这意味着,越贫困地区的人们目前的生活遭受的冲击越大。
衡量食物价格的指数上涨更加厉害。印度除CPI指数之外,还有单独衡量消费者食物价格指数CFPI,1月份印度CFPI为6.85%。而2015年12月份,该指数就已经升至6.4%。
相比于城市,乡村地区生活更加困难,无论CPI还是CFPI,乡村地区都更高。印度CPI指数可分拆为城市地区CPI指数和乡村地区CPI指数,1月份,印度乡村地区CPI指数已经升至6.48%,城市地区为4.81%。
对印度百姓来说,日常消费中4.38%的钱要花在购买食物上。以肉类和鱼类为例,它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很快,1月份同比涨幅8.23%。豆类产品涨价速度最疯狂,达到43.32%,但好在在消费指数中权重占比低,仅有2.95%;烟草和酒类价格涨幅也较高,达到9%,权重占比仅为3.26%。
印度百姓日常消费中,花费最多在谷物粮食上,占到12.35%,其价格涨幅并不高,仅有2.19%,生活压力似乎不大。但是,这却是一把双刃剑,印度存在大量依靠种植谷物粮食获取收入的农民,他们也是最贫穷的群体,谷物价格相对下跌,让他们收入缩水。但其他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却在上涨。
雪上加霜的是,农民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同时出现了赔本,这让他们彻底徘徊在破产边缘。
2月初,印度纳西可的洋葱平均批发价格跌到2年以来最低,一公担7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公斤0.7元。洋葱的种植成本大概在每公担900卢比,但现在的价格已经跌破了农民的成本线。在零售市场上,商贩们以相当于1公斤1-1.5元人民币的价格抛售洋葱,价格下跌甚至一度导致2月9日批发市场短暂关闭。
“由于干旱,印度农民已经在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上遭受损失,而今,农民的经济作物也难免赔本,情况让人担忧。”印度宏观观察者基金会AbhijnanRej说。
即便是在城市,情况也不容乐观。印度的CPI指数,是把城市居住费用排除在外的。而印度大城市近些年房价和房租上涨速度很快,“有的印度房东每年房租涨30%,不愿意就搬家”,香港长泰国际有限公司吴顺煌先生说。
印度央行左右为难
这让印度央行行长拉詹忧心忡忡。
“我们的目标是把通胀降低到一个低水平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经济体不失去竞争力。”印度央行行长拉詹2月14日对媒体说。
对于经济体来说,通胀过高,意味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同时经济体丧失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并且会造成放贷者与借款者之间的财富再分配。
因此,当前,虽然印度国内很多声音,包括印度政府在内,都呼吁印度央行继续降息,以保证经济增速。但拉詹一直态度谨慎。
印度Crisil研究所将印度2016年4月到2017年1季度财年的GDP增速预期,从8.1%下调到了7.9%。Crisil是印度最大的评级机构。Crisil指出,下调的原因是当前全球剧烈的“逆风”。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印度工业生产指数IIP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速为负值,从2015年10月份9.8%的高增速跌落到12月份的-1.3%。
资本加速流出印度在所难免。2016年以来,海外资本(FPI)已经从印度资本市场抽离了8300亿卢比(83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是从印度股票市场抽离,仅仅2月的前11天,海外资本就从印度资本市场抽离了2300亿卢比。2月11日,卢比兑美元价格达到68.3,卢比贬值刷新29个月新低,接近2013年8月份的最低点68.85。印度SENSEX指数2月11日当天大跌807点,创了21个月的新低。
“此时,对于印度央行来说,才是真正步入了两难的窘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楼春豪指出,“如果选择降息,虽然能刺激经济增长,但通胀目标难以达成,对于外资吸引力将下降;但如果全力控制通胀,不降息,经济又面临失速下滑的风险,也依然难以扭转外资加速流出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