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年之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对日本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表现得欢欣鼓舞。黑田当时表示:“我相信,你们大多数人都直到小飞侠的故事——你质疑自己能否飞行的时候就是你开始永远飞不起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积极的态度和信仰。”然而,今年年初日本央行在仓促间狼狈祭出“负利率”政策的做法,却显示迟迟不见起色的经济状况已经令该国决策层也陷入迷茫。
事实上,各国央行每时每刻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往往要想出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日本的实际人均GDP已被其他4个亚洲国家超越,黑田的乐观态度确实是日本迫切需要的。过去10年,日本已试行极端的货币政策,但成效甚微。而在经济痛苦指数一直居高不下的状况下,强颜欢笑,假装自己不那么痛苦,或许是仅剩的“安慰疗法”了。
最近的全球经济形势已刺激各国央行行长最终效仿黑田的做法。而糟糕之处在于,全球经济正在趋于“日本化”。
负利率蔓延
数十年前,负利率政策还被认为是白日做梦,但现在却正在成为主流。传统观点认为,人们无法容忍存款还要有成本,但现在人们开始相信这一恐惧被错置了。尤其是在钱荒愈演愈烈,贷款日益不便的社会。
瑞士、瑞典、丹麦和日本的央行先后推出负利率政策。欧洲央行也于2014年6月把隔夜存款利率调到零以下。
最近几周,各国对此政策兴趣显著增加。瑞典深度调降利率,向全球释放信号——无需恐惧。同时,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已分别公布,正在考虑是否要推出这一政策。
信念错置?
并非所有的人都认可各国央行行长这么做。
好比,火枪手没有火药了,转而绝望地使用刺刀,试图赢得战斗。无论有多大的信念,都无法改变战局,苟延残喘而已。通缩的力量强大得多。
换言之,保持希望并非各国央行行长能够用来获得任何成效的策略。市场似乎认为,这也是今年股市大跌的部分原因。黄金也回归其避险资产本色。
黄金等避险资产开年以来已上涨15%,因为其无需支付红利或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