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新加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去年,2%的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即便是50岁生日也多了一份沉重。最新的政府财政预算痛下决心,缩减福利重振经济。在提出经济重组六年后,更多的疑问摆在面前:新加坡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了吗?拿什么拯救经济?后李光耀时代向何处去?
衰退!衰退!
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曾预言,李光耀离去后,新加坡不会生存多久。尽管更像危言耸听,但新加坡置之不理的底气越来越少。
根据新加坡财长发表的2016-2017年度预算,提升GDP增速成为首要任务。过去一年,新加坡GDP增长陷入了六年低谷。而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下降,新加坡有可能在2016年前半段进入一个技术上定义的衰退。
上一次出现技术性衰退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需求放缓对新加坡关键的制造业造成打压。海洋运输、物流业对新加坡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身处特殊地理位置、扼守全球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如今大宗商品市场的低迷同样会间接影响新加坡的制造业。“比如海事工程、海上钻井平台等等行业都是新加坡拥有独特竞争力的行业。但石油采掘的下行等相关服务的下滑,也给新加坡企业,例如船务巨头圣科海事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新加坡国立大学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中国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强表示。
在各个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新加坡制造业正是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的核心原因。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数据,2015年制造业活动下滑5.2%,而前一年其增速达到2.7%;建筑业增长2.5%,低于此前3.5%的增速。
赶走外籍劳工?
“我们的目标不是土地,而是贸易,是一个伟大的商业中心和支点。”200年后,依托制造业崛起的出口贸易陷入低迷,英国东印度公司雇员莱福士的话开始在新加坡失灵了。
海外收入退税以鼓励国际化被寄予厚望,这对依赖贸易的新加坡来说格外重要。新加坡外部导向部门的增长已经落后国内部门连续16个季度。政府可能还将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减税,并改善针对新起企业的发展方针。
新一轮经济转型中,新加坡政府提出经济重组、把创新与提高生产率相结合等战略,新加坡从2010年开始收紧低技能外籍劳工配额。过去十年新加坡经济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因为存在大量廉价外劳,新加坡的生产率相比欧美国家不算高。按照新加坡以生产力为导向的经济重组规划,随着企业变得更加有效和资本密集,经济增长将逐渐上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经济重组的第六年,但外向型经济在短期很难被改变,生产率提高并不明显。外籍劳工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相对低端产业,对外籍劳工收紧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新加坡政府希望产业更多向高端领域倾斜。”
政府还对本国企业招收国外员工的行为征收税费,意在限制新加坡企业雇佣便宜的外国劳工。但是这样税费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只是增加了公司成本,侵蚀了公司盈利。去年的预算宣布了暂停此项税费的提高计划,今年许多公司要求再延缓一年执行此项行动。
青年人的选票
面对新加坡构筑的实用主义城邦,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不“买账”。年轻人对一党制越来越质疑,要求更多民主、透明和自由的信息,这是新加坡“中年危机”里关乎未来的烦恼。
“随着年轻选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家选举投票,他们的声音执政党很难忽视。这些年轻选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相对西式的教育,他们摆脱了物质依赖,难免会有不同意见,更多地关注民主、自由、公开、透明。”许利平进一步解释称。
快90岁时,李光耀仍出版了新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发展道路。英国《金融时报》曾将新加坡描述为“保姆国家”,该词切中李光耀理想社会的核心特征:为了更广泛的社会福祉,集体责任高于个人天性。不过,这种家长式治理引起许多新加坡年轻人的不满。
新加坡政府企图通过最新预算支持衰退边缘的经济,这意味着之前放在社会支出福利的工作重心将被扭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周孙铭说,“政府的财政盈余将会越来越少,现在的发展模式会出现改变”。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对于他所创建的这个实用主义城邦,未来并不确定。”美国《福布斯》杂志称,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的是繁荣与秩序,但他的遗产的持久性令人生疑。不过在许利平看来,政府不断地自我更新与改革,面对经济下滑政府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年轻一代就业受到影响,这是眼下新加坡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