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从2月中旬底部显著反弹。这种“反弹狂欢”能持续多久?又有哪些国家的基本面支持反弹?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新兴市场3月资金流入规模创21个月高位;中金海外策略研究显示,整体MSCI新兴市场指数从底部反弹了14%,跑赢发达市场,其中表现最好的巴西大幅反弹26.3%,而港股恒生国企指数也反弹了13.6%。不仅如此,进入3月后美元整体走弱推动新兴市场本币汇率升值也进一步推升了新兴市场美元计价下的表现。
“驱动新兴市场反弹的主要有两大不同因素。一是能源/材料行业以及如巴西等对大宗商品敏感国家的‘逆趋势反弹’(junkrally)为主,2015年上述板块下跌速度和幅度都创下历史纪录;其他则主要是基本面驱动,例如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土耳其,这些国家运行好于预期,也受到商品价格下跌的正面影响。”美盛集团附属公司QSInvestors基金经理MichaelLaBella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新兴市场超跌反弹、资金流入
据IIF估计,外资在3月期间向新兴市场股票及债券投入368亿美元,创近两年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四个新兴市场地区皆呈现资金净流入,其中亚洲以206亿美元居冠。
其实只要细看便不难发现,此轮反弹与去年9月底全球市场经历了8月动荡后的上涨行情有诸多类似之处——即在经历了资金持续流出、抛售和跑输发达市场后,全球资金的动态再平衡可能会使得作为落后者的新兴市场出现短期和局部的“逆袭”机会。
中金指出,表现上,当时在经历了一轮恐慌性抛售后,同样也是大宗商品、新兴市场汇率和股市出现一波上涨;原因上,大的背景都是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叠加全球主要央行释放宽松姿态,以及对于政策和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的预期。
对比来看,去年10月初公布的美国9月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14.2万vs20.1万)使得加息预期显著推后;而中国9月PMI边际好转,同时央行9月30日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以及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提振了投资者对于政策稳增长的预期,而这些都是直接促成市场反弹的催化剂。
反观此轮反弹,市场年初开局的恐慌性抛售和1月非农低于预期都再度使得加息预期后移,同时欧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宽松姿态、中国央行降准,以及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2月2日下调首付比例、2月29日降准,1月信贷远超预期等),都与促成去年9月底反弹的情形似曾相识。
反弹昙花一现?分化或加剧
尽管在基本面出现显著改善之前,这可能未必是趋势的反转,但边际上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叠加情绪边际上改善将会促使资金部分重新回流,再考虑到部分新兴市场估值依然偏低,因此反弹幅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兴市场在过去5年中表现都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边际差距达到了自1999年来的最大幅度。我们认为这种表现上的差距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今年差距会继续收窄。”MichaelLaBella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他看来,加息环境下的亚洲新兴市场,波动也伴随着机遇,投资者也随之不断入场。收紧周期之中并不一定等同于新兴市场将会受挫,只要收紧步伐是渐进的,且伴随着更为强劲的全球经济,这会给予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缓冲时间,来不断适应“后QE时代”的全球经济。
可以肯定的是,长期来看,新兴市场依然面临挑战,且情况将继续分化。
所谓的分化,即国别或地区层面的分化。“我们偏爱的市场分布在东南亚,如马来西亚、印尼、菲利宾以及印度,这些市场都更少受到中国和商品走势的影响,因此是更好的多元化标的;从行业角度来看,我们对于金融股较为悲观,对于消费类和防御性行业(如电信和公共事业)较为乐观。”MichaelLaBella指出。
新兴市场长期压力仍存
不过,中金指出,受增长放缓、去杠杆压力、美联储加息、以及低油价影响,整体新兴市场依然会面临挑战。
首先,增长依然是最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与发达国家增长差不断缩小,这也是新兴市场过去几年持续跑输发达市场的主要原因。相比发达经济体更高的增长确定性,新兴市场依然没有出现明显复苏的迹象,而这不仅会拖累企业盈利,也会加剧资金流出的压力。因此,2016年中国经济能否企稳复苏对中国自身和整体新兴市场的表现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资金流出和汇率压力。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和全球流动性可能边际上迎来拐点的背景下,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和汇率上的压力仍将存在、特别是基本面相比疲弱的市场。实际上,在美联储加息后,已经接连有阿根廷、阿塞拜疆和埃及在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骤降的压力下,放弃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进而导致本币大跌。但短期资金回流和“逆袭”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
上周,数位美联储官员集体呼吁提早加息,这表明美联储已经意识到市场对3月份美联储的鸽派声明反应过度了,试图对此作出修正。各界正在密切关注4月加息的可能性。
第三,去杠杆压力。2008年以来,与发达市场的去杠杆趋势相反,主要新兴市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水平不降反升,而一些国家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增长疲弱的背景下,去杠杆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经济下行甚至通缩压力。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新兴市场的美元计价债务在2008年后(2009年~2015年)几乎翻了一番有余,这与当时美元贬值有关;其中,新兴市场公司部门的美元债务激增,其债务占GDP之比从75%增至100%有余。
“可见债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速。基本面在恶化,但债务却在上升,这绝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最终,我们需要通过去杠杆、开展结构性改革、去除僵尸企业、对债务进行结构重组等来解决问题。”BIS经济顾问与研究部门负责人申铉松(HyunSongShin)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