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额达到974亿美元,是2015年全年的80%。中国公司正尽快疯狂抢购海外企业,而人民币的波动轨迹或有助于解释其原因。
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花旗集团则预测,人民币到2017年底将贬值7%。上述预测凸显了购并交易拖延而不是立即成交的潜在成本,中国企业对此都是心领神会。彭博汇总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额达到974亿美元,已经是2015年创纪录收购额的80%。
“中国的很多人都在说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因此他们就把钱取出来,投入到美元的投资,”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董事长麦朴思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预测人民币将“温和”贬值。“毫无疑问中国企业想要成为世界一流,收购也因此非常合情合理。”
中国化工集团和青岛海尔等中国企业正在家电制造商到电影制片厂和芯片企业的几乎所有领域展开收购。尽管中国当局试图阻止资本大规模外流,不过习近平政府鼓励那些能获取专业技术和全球市场份额的海外收购。
“人民币走势的确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一个动力,”瑞银亚洲并购业务负责人SamsonLo表示。“这就是他们现在动手的原因,因为他们对于较长期前景感到担忧。”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在2014年停止了单边升值走势,此前自2005年结束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后,人民币兑美元除了一年之外年年升值,使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瑞郎的走势最佳货币。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走势也出现逆转,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两年内贬值了6.8%,因而鼓励企业加快海外扩张步伐。
20年来最糟糕的年度开局推动人民币在今年1月份跌至2011年以来低点,此后其上涨了1.9%至6.4747。彭博调查43位策略师预估中值显示,人民币兑美元年底之前将跌至6.7。花旗集团预测,人民币到2017年底将跌至6.97。
疯狂收购
对于担忧货币贬值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正是走出去的时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赵龙凯表示,“中国企业会试图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将一些资产向海外多元化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化工集团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的交易在今年的收购榜单上傲视群雄,紧随其后的是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斥资60亿美元收购英迈,以及海尔耗资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增长8%至3.78万亿美元。
政府两难
“海外资产便宜,借款成本也很低廉,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可能正在鼓励更多企业收购外国资产,”景顺香港亚太固定收益部门的首席投资官KenHu表示,“对资本外流的影响会比整体数字所显示的要小得多,”因为在外国的收购交易往往是动用海外资金进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为收购先正达的交易融得了500亿美元贷款,其中包括350亿美元海外银团贷款。
即便海外收购资金中的一部分来自境外,中国企业的狂热收购活动仍让中国当局陷入两难,后者在试图阻止资本外流的同时,又希望允许企业走出国门这个长期目标取得进展。
“中国政府可能不愿意看到太多这样的情况,因为金额很大,达到数十甚至上百亿美元,”麦朴思表示。“他们陷入两难,一方面他们希望企业成为世界一流,而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看到大量资金流出国门。”麦朴思也响应了Hu的观点,他表示几乎一半的收购资金将从海外渠道获取。
可持续的趋势
在人民币第一季升值后,贬值的理由并没有消失。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今明两年料分别减速到6.5%和6.3%;2015年6.9%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是25年来最低。
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指数显示,这个中国央行用以追踪人民币兑13种货币表现的指数上周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98。
交银国际驻香港的策略师洪灏表示,中国资本的海外配置将会继续,无论是从货币多元化还是从地域多元化的角度看都是如此,这与市场对人民币将继续贬值的共识预期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