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吕梓毅撰文指出,万众期待的英国脱欧公投将在本周四(23日)来个了断。脱欧、不脱欧,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最低限度对不少投资者而言,确实如此看待。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反映不同金融市场压力状况的指标,如“彭博英国金融状况指数”(BloombergUKFinancialConditionsIndex;附注)和“美银美林全球金融市场压力指数”(BOAMerrillLynchGFSI;附注),在近月来变化再度转坏,并且逐渐逼近今年2月初,即全球股市处于风雨飘摇时的水平(注意,“彭博英国金融状况指数”为逆向坐标),反映金融市场的压力状况有进一步升温。当然,近期指标再度转坏,或多或少与英国脱欧不明朗因素有关。
话虽如此,全球金融市场压力状况升温,其实是始于2014年中,当其时美国开始为QE3“收水”(tapering),而美元兑多种货币亦在当时展开一轮升势。由此可见,美联储为量宽退市,以至去年底的加息行动,相信是令全球金融市场失衡,以及触发压力升温的问题根源。目前“耶妈”再度“鸽起来”,是否已洞悉这问题的根源,并且顺理成章把美联储“转型”成为世界央行呢?
附注:“彭博英国金融状况指数”是量度英国货币、债券和股市市场综合压力状况,指数数值为负数及愈低,代表压力愈大;反之亦然。“美银美林全球金融市场压力指数”是从量度跨市场风险、对冲需求和资金流向三方面,评估全球金融市场压力情况;指数高于零水平及数值愈大,代表金融市场压力愈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