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公投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各国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和分析,普通民众也津津乐道于英国脱欧之后的各种“后果”以及随之而来的保守党宫斗。公投结果出来后,全球股市连锁下滑,仅6月24日一天,全球股市总市值就蒸发了约3.3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体的约5%。
而英国脱欧的决定还激发了荷兰、法国等国的效仿欲望,荷兰已经承诺会在之后举行脱欧公投,法国国民阵线的领导人玛丽娜·勒庞也呼吁法国就退出欧盟举行公投。可以说,英国的举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启发了很多人的想象空间,类似的公投以后会陆续到来,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严重考验。
再往前追溯,无论是英女王的90大寿还是威廉王子日渐减少的头发,抑或是他已经去世近20年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甚或是他的儿子乔治和女儿夏洛特的出生,每每都能获得全球瞩目。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眼里,英国是一个衰落的国家,和中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事实也确是如此。在英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其疆域遍及世界各地、经济实力无他国可以匹敌,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这种巅峰状态并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1870年代以后,英国在经济总量上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严重削弱了英国国力,使其由世界的领导者变成了美国的小兄弟。今天,英国人口约6490万人,2015年GDP约为1.86万亿英镑,人均GDP4.4万美元,全球排名第14位。从硬实力看,早已不是那个叱咤全球的超级帝国。
但是,英国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一直拥有远超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影响力。在这方面,英国不仅远超法国,甚至还超过了经济实力在其之上的德国、日本。这背后,是英国软实力的成功。近年来,伴随着英国硬实力的相对收缩,其软实力反而有进一步凸显之势。2012年11月,在英国Monocle杂志进行的全球软实力排名中,英国首次超越美国名列榜首。2015年7月18日,总部设在伦敦的波特兰公关公司发表一份对全球30个主要国家的软实力调查报告,英国的软实力同样名列世界第一。英国前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就认为,软实力是英国国际角色的“关键组成部分”。
“软实力”一词由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创造,用以衡量各国如何利用吸引力和说服力而非胁迫或用报酬来改变他人或他国行为的能力。显然,软实力的特性就是润物细无声,让人自动自愿、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某种价值观或理念。而英国软实力的几个关键词——王室、民主制度和渐进中庸的政治观念、影视文化艺术——都具有这种在不经意间直指人心的力量。
今天英国软实力的龙头是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首的王室。90岁的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间已经超过60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尽管她只是一个象征性角色,并不真正参与国政,却被认为是领导力的典范。她似乎总能准确地掌握时代的脉搏,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女王的着装十分保守,以老百姓能清楚看见她为准则,连裙子的重量也是被计算过的,以保证不会被风掀起走光,但她却连续被顶级时尚杂志Vouge列入世界上最迷人女性前50。她还在社交网站开设账户,会见了LadyGaga,为私人收入交税,裁减王室成员以减轻国家负担,将王室花费上网公示,提醒工作人员关灯省电,登广告招聘工作人员,允许查尔斯王储娶离婚女人卡米拉;允许威廉王子娶平民凯特。评论家们曾多次强调,伊丽莎白二世的最大成就,就是令君主制适应了现代社会。
从世界范围看,君主制显然是一个日益没落的统治方式,但在英国,它并没有陷入颓势的明显迹象。过去60年,女王一直殚精竭虑地在挽救君主制,她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所以她总是多做些有利于现存秩序的事情,以争取人们的好感。总体而言,她的努力是成功的,威廉王子的婚礼吸引全世界超过20亿电视观众收看就是明证。英国王室成了世界上最耀眼的王室,品牌专家认为它的品牌价值高达440亿英镑。
其次,“日不落帝国”虽然已经是明日黄花,但它留下的制度和精神价值却经久不衰,深入影响了今天很多国家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英国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奠基者,距今600多年的都铎王朝时期,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其基本原则是建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承认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的利益。英国的议会制度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后主要为美国所继承和发展,并随着美国的崛起而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