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时间里,这项调查完成了260万字的《齐尔考特报告》。
13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到底是不是个错误?英国的一份报告列出证据指出政府的错误决策,但为此已饱受批评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依旧坚称这是个“正确决定”。
2003年3月,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空袭,由此开启了长达8年的伊拉克战争(2003~2011年)。
7年前,一份主要考察美英在2003年联合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相以及英国其中所负责任的《齐尔考特报告》(ChilcotReport)开始启动。7年时间里,这项调查完成了260万字的报告。7月6日,该报告的调查委员会主席约翰·齐尔考特(JohnChilcot)勋爵亲自宣布了这份报告的调查结果。
其中,报告认为,由于情报错误,2003年的伊拉克并未拥有对世界构成威胁的WMD,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当时也没有对西方世界构成所谓的“迫在眉睫的威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这份报告仅概要部分就长达150页,主要调查了英国政府在2001~2009年间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以及后续的一些问题,包括当时战争的背景、军队的装备以及是否准备就绪等问题。这份260万字的报告如果要逐字逐句仔细看完,估计得花9天时间。
建立在谎言上的伊战
报告首先回顾了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与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之间关于要不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书信往来。
比如,其实早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的1个月,小布什和布莱尔私下就已说好,把矛头指向萨达姆,由此埋下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导火索。但是,当时基于对阿拉伯国家、俄罗斯,甚至巴基斯坦的顾忌,英美两国领导人并没有直接提出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到2001年12月,布莱尔在给小布什的回信中提到了对伊拉克政权更迭的想法,并表示,如果联手叙利亚或者伊朗的话,将萨达姆赶下台其实比想象中容易。
基于萨达姆拥有WMD的情报,在整个2002年期间,小布什和布莱尔不断强化萨达姆政权的威胁,坚定要将其赶下台的信念。当时,联合国也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但最后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WMD。
但在小布什和布莱尔看来,这显然不足为信,双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寻找合适的盟友、何时发动空袭,当然还包括空袭的后果,比如万一萨达姆果真动用WMD怎么办?如果萨达姆主动毁掉伊拉克的石油设施怎么办?又或者萨达姆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打击怎么办?
到了2003年,小布什和布莱尔认为,利用武力将萨达姆赶下台是“实现和平的最后一英里”(Lastmileforpeace)。在布莱尔看来,当时的伊拉克局势已经发展到不是想不想发动战争,而是必须发动战争的关键时刻。
随后,伊拉克战争爆发。
事隔多年,新出炉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几个关键结论。第一,战争并非是当时的最后选择,英国在没有认真考虑用和平方式解除武装的情况下,匆忙加入伊战,为美国“背书”。第二,对伊拉克WMD威胁的严重性存在误判,“伊拉克有WMD”这一说法站不住脚,而且萨达姆也没有所谓的生化武器。
第三,虽然后期军事干预有可能是必要的,但当时(2003年3月)萨达姆并不构成立即威胁。联合国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继续对伊拉克进行核查和监视。第四,英国做出参与伊战的法律依据不能令人信服,英国的举措也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性。第五,尽管事前得到许多明确警告,但入侵伊拉克的后果还是被低估了。英国方面在萨达姆倒台后对伊拉克的计划和准备工作“非常不足”。
尽管萨达姆在2003年12月底被联军生擒,被当时的英美媒体视为此次战争的最大成就,但却没能为“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带来真正的和平。战争犹如“潘多拉魔盒”,虽然事后联军陆续撤回,但却留下了一个教派对立、战火难平、恐怖势力滋生、安全成稀缺品的烂摊子。
布莱尔:我为此负全责
面对《齐尔考特报告》提出的尖锐批评,布莱尔也在第一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回应。其间,他不改演说家的本色,声情并茂地回忆了整个决策过程以及他现在的心态。
布莱尔表示,做出伊战的决定是他10年首相生涯中最痛苦、沉重和艰难的决定,他本人将为当年入侵伊拉克的决定负全责。“其实,我比你们想象得更痛苦、更后悔、更悲伤。”布莱尔称,“(我们)发动战争的情报居然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布莱尔依旧坚持,当年发动伊战的决定是正确无误的。“我想想,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安全、更美好了。”布莱尔还辩解称,那些为伊战付出生命的英国士兵,并没有白白牺牲。政府并没有为执意要对伊拉克开战而制造虚假情报。英国媒体事后公布的伤亡情况显示,近200名英军在战争中丧生,近4000人受伤。
布莱尔认为,如果萨达姆继续在台上,那么伊拉克将陷入更糟糕的状况,会变成阿拉伯动荡后的又一个叙利亚。但事实是,阿拉伯动荡后,伊拉克国内还是相对稳定,倒是邻国叙利亚彻底崩溃,成为极端势力的巢穴。
就在布莱尔回应报告的同时,一群反战示威游行者在布莱尔讲话的大楼外集会,要求对布莱尔采取法律制裁。
批评者称,布莱尔对伊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伊战以来,他一直面临各种批评。如今报告出炉,有更多声音要求布莱尔承担起把英国拖入如此一场不受欢迎战争的法律责任。在不少英国人看来,入侵伊拉克是英国现代外交政策中最富争议的决定。
已表辞职意向的首相卡梅伦也在第一时间回应道,这份报告的出炉对英国来说是“黑暗的一刻”。但是他强调,这不能成为英国未来不参与联合军事行动的理由。作为力挺介入伊拉克战争的决策者之一,卡梅伦表示,“当未来我们的共同安全受到威胁时,英国还是会与美国坚定地站在一起。”
“历史无法重演,对于当前的英国而言,只有吸取伊战的教训。”卡梅伦所谓的教训是,把一个国家拖入战争,必须慎之又慎。“只有当所有的举措都用尽时,战争才是最后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