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差,市场目光日益投向财政刺激,在欧洲尤为如此。但根据IMF最新的一份评估报告,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明年依然应进行财政整固。
IMF在7月27日发布的全球对外均衡评估中称,存在对外顺差的国家应更多依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国内经济疲软但是对外存在顺差的国家,应该更多依赖于财政政策的宽松,这将能同时解决他们的产出缺口和对外缺口问题……同时,存在对外逆差的国家,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积极使用货币政策,以缩小内部和外部缺口。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经济学家BradSetser在其博客中称,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巨大顺差,尽管IMF赞同在整个欧洲层面上推出更多财政刺激,但这也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望。这是因为,欧元区财政政策由各国自行实施,IMF对各个国家建议的累加效应可能与其针对整个欧元区的初衷违背。
从IMF对各国的建议来看,Setser写道:
对于意大利,IMF似乎希望能进行占潜在GDP0.5%的财政整固。
对于法国,也是同样。
在西班牙,IMF也希望进行0.5%的财政整固,但是因为西班牙过去两年并未展开多少财政整固,现在就需要大规模执行以达到欧盟委员会关于2018年财政整固规模达到GDP3%的目标,因此(明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从经济体量上看,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三大需要进行财政整固的国家,在欧元区GDP中的合计占比要高于德国与荷兰。因此,如果IMF建议的德国和荷兰的财政扩张规模更大,那么欧元区整体上就会处于财政扩张状态。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从IMF对德国和荷兰的建议来看,Setser称:
IMF如今建议德国避免重回结构性顺差,对于因为超出预期的营收带来的储蓄的上涨,应该通过投资进行支出。
德国(为应对难民危机)今年进行了财政刺激,但这是一次性的且已经完成的举措。在2017年,德国将不会出现财政上的净刺激。
鉴于家庭需求持续疲软以及产出缺口的一直存在,荷兰需要进行政策刺激,IMF的确也在上一次对荷兰经济的评估中建议推出中等程度的财政扩张,但是这却被荷兰政府“礼貌地”拒绝了,IMF也没有进行过多“抗议”。
因此,Setser认为,2017年德国在财政上不会有明显的动作。而在荷兰,IMF的建议也不太可能得到采用,即便被采用,其规模也将难以抵消IMF所建议的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财政整固规模。
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元区的体量来看,这意味着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IMF对明年的建议是进行财政整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