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解体风险正累积 多数国家还在得过且过 - 国外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外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欧盟解体风险正累积 多数国家还在得过且过

2016-08-04 13:52:56   来源:   

宏观合伙公司CEO、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宾尼撰文指出,市场对英国脱欧冲击的反应和其他两次最近的全球金融动荡——2015年夏天(担心中国硬着陆)和今年2个月前(中国担忧卷土重来,以及其他全球尾部风险)——相比显得相当温和。这场冲击只是地区性而非全球性,市场影响集中在英国和欧洲;而波动仅仅维持了一周,前两次严重的避险潮持续了大约2个月,并导致美国和全球股市剧烈修正。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此次冲击如此温和和短暂?

首先,英国只占全球GDP的3%。相反,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产出的15%和全球增长的一大半。

离婚过程或持久激烈

此外,欧盟在英国脱欧后表现出的团结,以及西班牙选举的结果,安抚了欧盟或欧元区很快就会解体的担忧。而英国政府的迅速换届也让人们对英国和欧盟的“离婚”谈判有了希望,也许不管过程多么崎岖,结果将是一个通过大限度欧盟单一市场准入资格和有限的移民控制相结合保留大部分贸易联系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市场很快就将英国脱欧冲击将导致世界主要央行采取更加鸽派的立场体现在价格中。事实上,在前两次避险事件中,正是央行流动性支撑了市场和经济。

但欧洲和全球波动的风险可能只是短暂地中止了。抛去其他全球风险不谈(包括已然相当平庸的美国增长的减速、中国硬着陆担忧增加、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颓势以及重要新兴市场的脆弱性等),有充分的理由担心欧洲和欧元区。

首先,英国跟欧盟离婚过程可能持久而激烈,增长和市场将因此蒙受损失,而丑陋的离婚可能还将导致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脱离英国。果真如此的话,加泰罗尼亚可能也会推进脱离西班牙独立。而没有了英国,不准备加入欧元区的丹麦和瑞典可能担心自己沦为欧盟二等成员,因此导致她们也考虑脱欧。

意大利是最脆弱一环

其次,即将到来的选举是一个政治雷区。奥地利将在9月重新举行总统选举,上一次的结果基本上是平手,这意味着极右翼自由党(FreedomParty)的诺伯特.霍福尔(NorbertHofer)又有了机会。接下来的一个月,匈牙利将举行由总理欧尔班发起的推翻欧盟收容移民配额指令的公投。最重要的是,意大利将进行修宪公投,如果不通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意大利的欧元区成员资格。

目前,意大利是欧元区最脆弱的一环。总理伦齐政府政局不稳,经济增长萎靡不振,银行急需资本,而若要实现欧盟财政目标,难免将引发又一场衰退。如果伦齐失败——目前这种可能性愈来愈大——反欧元的五星运动(FiveStarMovement,在最近的市政选举中表现出色)可能早在明年上台掌权。

果真如此的话,2015年的希腊脱欧担忧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成员国,太大而不能倒。但是,其公债水平十倍于希腊,因此也太大而不能救。欧盟无法拿出能够支持意大利2万亿欧元(GDP的135%)公共债务的计划。

此外,法国、德国和荷兰将在2017年进行选举,由于欧洲国家大部分增长萎靡和失业高企,导致了反欧元、反移民、反穆斯林和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右翼(欧元区核心)和左翼(欧元区周边)政党的崛起,这些选举将进一步增加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欧洲周边情况糟糕并且每况愈下。修正主义俄罗斯日益独断专行,不仅在乌克兰如此,在波罗的海和巴尔干地区亦然。而中东继续动荡的后果至少要从两方面看:法国、比利时和德国恐怖主义事件抬头,假以时日可能危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而移民危机需要加强与土耳其的合作,但土耳其本身因为未遂军事政变而变得不稳定。

寻求可接受的一体化

在这轮选举结束结束前,欧盟不可能采取任何措施通过,引入更多的风险共担和加快结构改革鼓励更快的经济趋同来完成未竟的货币联盟。考虑到当前改革节奏缓慢(以及人口老化)的状况,潜在增长将保持低迷,而实际增长正处于一个非常平庸的周期性复甦,现在这一复甦又受到英国脱欧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威胁。与此同时,沉重的赤字和债务,再加上欧元区规则,限制了通过使用财政政策刺激增长,而欧洲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维持复甦的支持力,可能也在达到极限。

欧元区和欧盟不会突然间分崩离析,它们所面临的许多风险累积的十分缓慢。当然,可以通过平衡进一步一体化的需求,和对一系列问题上的一定程度的国家自主和主权的渴望的政治愿景来避免解体。

但找到民主和政治上可接受的一体化办法是当务之急。得过且过已经造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均衡,让欧盟和欧元区的解体变得不可避免。考虑到欧洲所面临的众多风险,现在需要一个新愿景。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