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是哪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体系:成本高得令人难以接受,盈利持续下挫,股价跌至历史新低,管理层不断向欧洲央行咆哮。不,不是意大利,也不是希腊,是德国。
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上半年的股本回报率只有2%,该行将此归咎于低息环境,另外税前盈利也跌了五分之二。这些数字证明德国银行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他们无法赚回资金成本。
德国银行业的存款多得快要把他们淹没,因此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对它们的影响特别严重。其他储钱方式,例如货币市场基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也面对负回报的困扰。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德国商业银行的成本与收入比率仍能达到76%,不过这是难以持久的高水平。
该行估计,如果利率一直低企,营业额平均每年会减少1亿欧元(约8.7亿港元),今年的税前盈利也将因此减少10%。
德国商业银行尝试透过提高收入和市场份额(特别是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来解决问题,但始终不足以抵消盈利能力下跌的冲击,因为利润较高的旧贷款停止展期,被息差较低的新贷款取代。
解决方法并非没有,但是不太适用于德国。其中一各方法是让银行停止价格战,但德国银行市场高度分散(三大银行只占整体市场20%左右),实在很难做到。另一个方法是向存款征税,但这样长者的积蓄也会受到影响,德国人普遍不想这样做。
德国商业银行和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今年股价不断下滑,至今已经跌了差不多一半,目前股价与账面值有70%折让,除非能够大幅削减开支或者利率上升,否则这种疲弱表现将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