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过去3年的住宅单位成交量总和,不及97年楼市高峰的17万个单位,认为目前楼价指数以至整个楼市仍在拉锯,现阶段市民不宜轻举妄动。
原本今日续谈为何缺盘,不过局长评楼市,颇类似唐荣日前的文章,当时提到整体住宅成交量,唐荣再补充一些数据,1997年全年整体住宅成交量是172,711宗,而过去3年合计,住宅成交量则为170,465宗。当时文章亦指出,包括一二手,在较少需求管理措施时,数量较多,像2011及2012年,平均每月达6,000、7,000宗水平。
住宅成交波动一手新盘关键
而当需求管理措施大量叠加后,亦即是2013至2015水平。若以这3年计算,每月成交量则萎缩至4,000、5,000宗水平。这3年平均每月的整体住宅成交量约为4,735宗。
可以这样说,若今年下半年各月份整体住宅成交维持在4,700宗左右,住宅交投情况才属靠稳。这个一二手住宅成交合共4,700宗可以视为较稳定市况的每月「成交量」标准。
日前,地产代理统计的初步土地注册处数字显示,7月份(大约反映6月份的实际市况)二手私人住宅登记录2,819宗及167.7亿元,宗数跟6月份2,805宗相若,金额则较6月份179.7亿元下跌6.7%。登记数字由4月份起连续4个月徘徊于2,800宗及180亿元水平附近,反映二手市况稳定。
7月份一手私人住宅登记录1,120宗及118亿元,按月跌26.2%及12.7%。虽然7月份的数字创今年3月617宗及74亿元后4个月新低,但仍然高企1,000宗水平,显示一手市况畅旺。
两者合计,整体住宅成交数字,在7月登记又回落至3,939宗左右水平,较6月份下跌约15%,依附表显示,连续3个月整体住宅保持在4,000宗以上的走势断缆,可以这样说,住宅成交量仍然呈时好时坏的状况,尤其是否有足够的一手盘数量推出市场,将是住宅成交量能否保持的关键。
地产界预计8月交投逾4600宗
反映6月实际市况的7月滞后数字,似乎与近期市况不配合,加上7月已完结及搜集了一定成交数据,有地产代理亦抢先对8月土地注册处数字作出预测,初步来说又回复到4至6月水平,接近4,700宗。
中原地产估计,一手私人住宅方面,估计8月份录1,300宗及130亿元,将按月升16.1%及10.2%,并连续5个月徘徊于1,300宗及150亿元附近,显示发展商积极推售新盘。至于8月份二手私人住宅买卖登记可达3,200宗及200亿元,按月升约13.5%及19.3%。宗数将继2015年7月份3,997宗后再次升至3,000宗水平,并创下13个按月新高。金额则继2015年8月份204.6亿元后再次重上200亿元水平,并创下一年按月新高。
一二手住宅成交合计,8月份大约是4,500宗水平,预测数字仍略低于今年高位,6月的4,620宗。
还有一组数字可以留意,利嘉阁地产综合分行数据所得,全港50个指标屋苑在上周(25/7至31/7)共录147宗买卖个案,较前周(18/7至24/7)的201宗交投倒跌27%,结束早前连涨4周的旺势,回落至近4周低位。
综合稍为滞后的数据,再加上最新代理的成交信息,住宅成交量仍是时好时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