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林国泰撰文指出,香港今年次季经济增长按季上升1.6%,令市场感到意外,虽然香港经济表现确实有好转迹象,市场情绪由悲观转为暂时乐观。读者可能不禁问:为何自己感受不到?增长在哪里?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个人消费大增存隐忧
经济升势或会持续,今年第一季香港经济按季下跌0.5%,踏入第二季,由跌转升,两者相差2.1个百分点,令人容易认为经济复苏力度较预期强,将本来对市况悲观情绪实时转为较乐观;这情况与2014年第三季相似,其时经济季度增长为1.4%,较上季上升1.6个百分点,随后连续5季持续增长。当年香港及全球政治及经济发展平稳,有利香港经济保持增长势头。
由于经济周期多以年度计算,季度数据或未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中期动态;今年第二季,香港经济按年增长为1.7%,较上季数字0.8个百分点,两者相差0.9个百分点。
上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2012年次季,当时香港经济需要两季的时间,才能由低位反弹。由此可见,今次上升动力确实较快及有力。
不论在经济增长季度或年度比较,香港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都较为显著,以今年第二季与去年同期比较,前者的经济增长金额约213亿港元,当中个人消费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2%。
耐用品开支劲减82亿
当局在计算个人消费开支时,包含食品、耐用品、非耐用品及服务支出,加上本地居民在境外开支,以及减去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场的花费;再以今年第二季与去年同期比较,个人消费开支就升了89亿港元,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在今年第二季香港服务开支增加82亿元,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场的花费减少67亿元,食品及港人在海外消费开支,则分别只有约38亿及4亿元,4方面的影响令香港个人消费者开支增加191亿港元。
其次,耐用品及非耐用品开支分别减少82亿及20亿元,两者合共减少102亿元,抵销部分开支的增长,令香港个人消费开支只有89亿港元的净增长。
香港第二季的经济增长,并非来自传统增长动力的耐用品或非耐用品,因此相关的零售股业绩亦难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潮流兴讲洪荒之力,能否借助洪荒之力刺激经济?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