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5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将于8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领导人将同她举行会见、会谈。这是缅甸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缅甸领导人首次访华。
“地球外参”注意到,此次到访中国是昂山素季出任缅甸国务资政后首次访问非东盟国家。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对缅甸外交上发力颇深,为何昂山素季的大国首访选定中国而不是美日?昂山素季此次访华,能否让受到搁置的密松电站得到重启?
其实,自4月1日缅甸民盟执政以来,中国跟缅甸的双边互动很频繁。4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缅甸;7月8日,中国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也访问了缅甸;8月10日至14日,中国中联部部长宋涛也访问了缅甸。
与中国相比,美国和日本对缅甸的高层访问显得有些滞后。5月3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才在缅甸首都內比都和昂山素季举行会晤;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缅甸定在了5月22日。
据外媒报道,昂山素季7月接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决定在联合国大会召开的9月访问美国。昂山素季大大国首访选为中国而非美日,背后有何原因?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黄日涵告诉“地球外参”,昂山素季选择首先访问中国,有许多很现实的原因。缅甸的经济发展和北部的和解问题,特别依赖跟中国的合作。此次,昂山素季访华,密松电站以及中缅多层次合作都将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此外,本月3日,缅甸成立了21世纪“彬龙会议”中央组委会,希望在本月底举行推动缅甸和平进程的21世纪“彬龙会议”。昂山素季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实现缅甸各族武装和解。要达成这一协议,离不开中国的协助。
黄日涵分析称,昂山素季此次首先访问中国,对日本和美国的“刺激”很大。美国很可能进一步加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日会加紧对缅甸的外交工作,加强援助。
不过,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缅甸问题研究专家范宏伟教授认为,昂山素季率先访问中国,是贯彻执行了她上台时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讲话内容,不需要过分解读成这是“亲中”而“疏远美日”。1948年独立后,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是缅甸的历史传统。对此,昂山素季明确说过:“缅甸独立之初,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对缅甸来说非常适合。我们认为,缅甸独立以来所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正确的。我相信,我们能够继续成功地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而且缅甸改革的重点和根本,还是在西方设计下进行和实施的。特别是日本,2011年以来,日本免除了缅甸所有债务,大量增加ODA,积极参与和影响缅甸的经济改革,介入缅北民族和解等。因此,日美在缅甸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制度设计、民众认可度方面不容小觑。
昂山素季此次访华,外界十分关注遭到搁置的密松电站能否得到重启。
黄日涵认为,能否重启密松电站是昂山素季此次访华绕不开的议题。缅甸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电力短缺非常严重。日本曾对缅甸国内能否建伊诺瓦底江水电站做过评估,评估结果是不会建这个水电站,因为这是一桩“赔本生意”。因此,缅甸非常需要中国的帮助来发展电力工程。
2009年,中国企业同缅甸方面达成共同开发伊诺瓦底江上游水电协议,规划建设密松、其培、乌托、匹撒、广朗普、腊撒、耶南电站,中国企业将在特许经营期50年后无偿移交缅甸。然而这一项目在2011年9月停工,至今久拖不决。
密松电站是否能够重启,据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的报道,缅甸总统吴廷觉于8月12日发布通令,宣布成立“伊洛瓦底-密松流域水力发电站项目审核委员会”,旨在有效地审核包括密松项目在内的克钦邦水利发电站。
委员会具体职责为:审核项目是否遵守相关自然环境保护的规则、法则和应该遵守的技术;调查项目对人文、环境、生态的利弊条件;研究项目对伊洛瓦底江水资源的破坏程度;审核因开发项目对伊洛瓦底上游、密松、下游等流域到三角洲,可能会有的后果和对河流的破坏程度;审核对缅甸伊洛瓦底江生命线的长期稳定性的损坏程度;研究开发项目后国家和民众收益和满足电力的情况;调查是否应该继续开发项目、对国外投资者的影响力;评估项目合同后,协商国家与国外投资者之间能够获得利益的办法。
黄日涵也不看好密松电站项目重启,因为密松电站项目涉及的利益太多,除了缅甸国内的民族主义阻力,还有各派势力的博弈。但是,除了密松电站,国家电投在伊江流域还有其他6个水电站,如果这一次中缅对话顺利,那么也许对于这六个水电站,双方也可以在其他水电站的建设上有更多的合作。
黄日涵认为,密松电站能否重启的关键的一步还要看缅甸政府8月底召开的21世纪“彬龙会议”。如果“彬龙会议”能协调好缅甸北部武装的关系,也许密松电站重启的希望能够加大,但仍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