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撰文指出,日本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令人失望,第二季本地生总值按季仅增长0.2%,低于市场预测的0.7%,亦远比第一季的2%增幅逊色。面对经济积弱不振,市场已在不断猜测,日本央行会否出动“直升机撒钱”。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上月底的政策会议中,日本央行出乎市场意料没有减息,亦维持货币基础的扩充步伐不变,但宣布将购买交易所买卖基金的规模,由每年3.3万亿日圆扩大至6万亿日圆,并对海外投资的日本企业增加美元贷款额度。
央行将评估成效
尽管日本央行的公布,令原本预期会有更激进刺激措施出台的市场大失所望,却起码能够避免所采取的量化及质化宽松政策,进一步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日本央行已表明将于下次政策会议上,从经济活动和物价等各方面,对量化及质化宽松政策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应有助消除若干不明朗因素。
事实上,不论是日本国民、企业、银行或市场参与者都已心知肚明,即使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刺激的力度,亦无法提振私人需求。日本央行自1月份采取负利率政策后,银行体系已饱受压力。倘若官方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宁可提走放在央行的存款,削弱银行在推动实体经济所发挥的金融中介作用。
财政措施方面,首相安倍晋三早前承诺推出的全面财政刺激方案,已于本月初获内阁通过,细节同样令市场失望。此项财政方案达28万亿日圆的规模虽符合预期,当中真正新增的政府开支预算只有7.5万亿日圆,而且可能是在未来数年摊分使用,对实时刺激经济的作用相当有限。
可引发超高通胀
在“安倍经济学”面世初期,日圆汇率下跌的确曾成功刺激日本产品的外国需求,但随着日圆回升,这些外国需求已开始回软。日本国内消费则一直受制于工资增长乏力,并因日圆贬值推高通胀及2014年4月销售税调高而进一步受压。
面对经济困境加剧,日本最终会否出动“直升机撒钱”?这是由央行直接向政府购入国债,从而为财政开支提供资金,即债务货币化。
许多主流经济学者和决策官员都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会损害公众对货币价值及政府债券的信心,继而引发超高通胀。
未陷货币化困局
有评论认为,日本央行一直在购入达90%的新发行日本政府债券,已等同于“直升机撒钱”。然而,从近期的财政取向所见,日本政府显然仍在极力避免发行新的赤字国债,并坚守在2020财政年度达致财政预算盈余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日本的情况,仍未至于已陷入货币化困局。
从投资角度看,日本经济虽然乏善可陈,但仍不乏值得留意的机会。“安倍经济学”虽未能带动期望中的经济复苏,却有助促进企业管治改善,并驱使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股东价值,包括增加派息及回购股份。日本亦拥有许多世界级科技公司,以及积极进军新兴市场把握结构增长机遇的企业。投资者如能审慎选择股票和行业,应可提高投资日股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