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就已进入技术性熊市的日本股市,如今最大的救世主竟是日本政府。
据日经中文网8月30日报道,日本政府资金正迅速提高对日本股票的持有量,通过包括管理公共养老金在内的日本养老金公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以及包括央行在内的政府资金,目前已成四分之一日本主板上市公司实际最大股东。
GPIF是全球最大的养老金基金,可用资金规模高达130万亿日元。截至2016年3月底,GPIF与日本央行的政府资金持股额度达到约39万亿日元,相比5年前的规模大幅增加了25万亿日元。
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发现,目前在东证一部(相当于日本的主板)的1970家上市公司中,GPIF与日本央行或已成为474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日本政府加速救市
日经指数从2010年12月30日的10228点,攀升到2015年12月30日的19034点,5年涨幅高达86%。
但是,2016年迄今为止,纵观各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累计收益率,日本最为不济。截至8月30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报16887.40点,年内累计跌幅达11.28%。
日本政府的救市脚步开始加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7月11日宣布,将开始实行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7月28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每年买进的股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额度从3.3万亿日元增加到6万亿日元,提升幅度超过80%。
新鸿基金融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认为,从现在的日本经济情况和股市表现来看,安倍经济学及其救市措施都不算成功。
当然,温杰也指出,年内日本股市的接连下挫也有外围环境的因素。
事实上,日本政府资金并不是直接买进单个个股,而是通过追踪ETF的方式持有股票。据InvestmentTrustsAssociation(投资信托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日本央行已持有日本ETF市场60%的份额。
以中国投资者熟悉的优衣库品牌母公司迅销(FastRetailing)为例,该股是日经225指数中权重最大的个股,目前日本央行持股已接近五成。
在温杰看来,虽然持股比例已经高企,但相信安倍政府还是会继续加仓。
他对早报记者说:“估计日本政府资金还会继续买进股票,原因是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只有0.2%,远差于市场预期,当地央行或将在9月份加推货币政策,包括买债和买股。这里也显示出一个重点,就是日本的量化宽松计划再次加码的空间相对有限,让日本经济的前景比美国逊色。”
政府资金介入的利弊
那么,如果日本政府资金继续大手笔买进股票,日本股市就真能扭转乾坤吗?
野村证券首席战略投资顾问松浦寿雄此前预测,如果日本央行每年如约买入6万亿日元的股票ETF,可以将日经平均指数向上拉升2000点。
短期来看,温杰也认为,日本股市气氛向好,如果9月日本央行真的加码救市措施,对股市无疑会有利好。
但他坦言,中长线仍然不看好,“中长线日股前景并不吸引人,因为欠缺结构性改革,日本经济和股市都难寄予厚望。如果投资者持有日股,可以在日经指数升到17500点后卖出,或者在日本央行议息之后出手。”
温杰补充道,日本股市目前对A股市场影响较小。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市场意见认为,日本政府资金介入股市其实存在很大弊端。
由于日本政府资金是买入追踪指数的ETF,相当于是被动买入,因此,业绩不好的公司也会获得资金增持,这就削弱了资本市场的自身价格发现功能。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师彭恳曾指出,日本政府不应该大量买进股票,GPIF的体量之大,很可能影响市场。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手握股票数量越多,那留在市场上的流通股规模就越小,这极容易导致股价剧烈波动。里昂证券分析师NicholasSmith就在8月21日发表报告称,日本央行正在让股市“国有化”,而ETF购买计划会造成市场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