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大幅下跌,为世界敲响了警钟。近日公布的GDP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新加坡GDP环比萎缩4.1%;成为自2012年以来最差的一个季度。
新加坡贸工部在一份独立报告中披露,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4.1%,为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同比增加0.6%,远低于经济学家预计的1.7%。
新加坡经济断崖式的下跌使市场为此一惊:这种影响是否会波及周边国家?
内因外患
新加坡对外贸易连续25个月出现萎缩,对外贸易额已经退回到2008年的水平。
另外,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新加坡制造业去年全年只有1月产值取得0.6%的微弱增长,其余11个月都萎缩,是2001年以来制造业产值持续时间最长的萎缩期,较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时期制造业产值连续萎缩6个月还长。而原本为新加坡重要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占经济的比率已经低于20%,与经济战略委员会建议的20%至25%的区间仍有一定差距。
“自2012年以来,新加坡生产力指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经济下跌的原因主要为两点。首先,是周期因素,其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周期,所以出现了经济下跌的状况。此外,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于其内部。新加坡经济区多是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要发展支撑,但是近年来新加坡生产力指标在下降,创新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发展,其主要依靠的经济支撑没有起到拉动其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人员宋颖慧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油集团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陈九霖也认为,新加坡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严重缺乏,并未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体制和状态就决定了一旦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将触动其神经。
其实外部环境也影响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陈九霖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亚太经济低迷,都使得新加坡经济提振缺少大环境。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使得原油出口以及海运需求处于最低水平,相应的,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和港口吞吐量也骤然暴跌。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而马六甲海峡又恰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601099,股吧)的咽喉要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和贸易海上通路之一。世界上有近1/4的贸易和能源份额从这里运输经过。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迅速发展,不仅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原油等大宗货物价格大幅下降,贸易整体疲软,而作为航路上服务区的新加坡,相关商贸活动也受到了一定打击。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等新加坡的支柱性产业均为外向型的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陈九霖表示,如果控制不好,新加坡将重蹈阿根廷、蒙古、巴西等国的覆辙,而且很有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经济的连锁反应。第三季度,新加坡整体制造业产值环比减少,服务业陷入停滞,金融业优势不再,国内其他各大行业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影响有限
事实上,据数据显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情况均不容乐观。新加坡2015年经济增长2%,低于2014年3.3%的增长率;日本2014年GDP增长0.0%,2015年小于1%;韩国2015年经济增速2.6%,创3年来新低;台湾2015年经济增长0.85%,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仅0.92%。
宋颖慧指出,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新加坡属于外向型经济,对外界依赖程度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的走势,因此可以算作是地区经济的风向标,反映地区经济的走势。当前,新加坡反映出来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的表现,处于当前周期内的经济体很难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周期的变化。因此,新加坡本身对于经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特别明显。
过去几年,新加坡一直是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第一大来源国。宋颖慧认为,中国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为新加坡提供了十分巨大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成长也给新加坡带来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新加坡目前放缓的经济状况对中国影响不大,至少不会特别明显。
而当前世界经济动荡,经济强国新加坡也处于经济下跌的阶段。中国为了日后更加良好地发展,应当完善自身,防患于未然。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宋颖慧指出,中国正在不断调整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清晰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首先,中国强调创新,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其次,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此外,共享也尤为重要。共享不单单指的是中国国内经济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也要发展对外合作,与其他国家、地区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挖掘未来经济发展。
新加坡金管局在一份声明中称:“新加坡经济增速放缓,并且预计2017年不会大幅扩张。”金管局还表示,今年的GDP增速将接近1%-2%预测范围低端,2017年GDP可能仅会小幅增长。
陈九霖指出,新加坡应逐步调整国内的产业布局,寻找新的经济刺激点,尤其是创造核心竞争力。此外,新加坡还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搞好同中国的关系,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以便为新加坡经济的低迷打一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