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就业市场强劲复苏,利率极低,且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但奇怪的是,美国实际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仅为危机前1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EthanHarris在报告中表示,消费者支出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清以下三个事实:
(1)家庭财富中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几乎已回到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峰值;
(2)利率在历史低位;
(3)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已触及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状况对于提振消费可谓是“天时地利”,然而,美银美林指出,自经济开始复苏,实际消费支出平均每年增长2%,增速仅为危机前1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原因何在?
美银美林称,薪资增长一直较缓慢,储蓄率已上升。在过去两个季度里,个人储蓄率四个季度的移动平均线(按可支配收入减去支出计算)触及5.9%。如果从家庭净财富来衡量储蓄率,那么储蓄率增长更显著。
因此,美银美林认为,储蓄率可能会继续上升,因各种周期性和结构性原因,限制了消费支出潜在的上行空间。
消费支出下降,而储蓄率上升。美银美林表示,有以下五个原因导致消费支出增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导致储蓄率走高。
1.家庭去杠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家庭获得贷款受限;
2.因为工资增长乏力,以及就业增速放缓,对未来实际收入增速预期降低;
为了阐述前两个因素,美银美林利用了一个消费支出模型。简单来讲,消费支出应是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净财富的函数。据美银美林估算,截至2007年3Q,实际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是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净财富的函数。如图3所示,“基本模型”预测了消费支出的轨迹要高于实际比率。换句话说,实际消费支出比模型所预测的要弱,这一模式是基于大萧条之前消费、收入、财富的历史关系。
基于这一模式,美银美林预测,自2009年3Q以来,每年实际人均消费支出应同比增长2.2%,而实际增速为1.2%。
3.美国赤字的不利前景引发对未来福利和社会安全网络的担忧;
美国家庭越来越意识到,美国预算赤字不断膨胀,这意味着未来税收攀升,津贴减少。人们很难忽视掉政府关门,对债务上限的激烈争论,以及出现财政悬崖。这些事件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平衡预算及支持未来福利计划的难度。此外,利率低下和对养老金健康状况的担忧进一步推升储蓄。
4.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加剧,更多的财富流入到了更倾向储蓄的群体中;
收入与财富不平等也导致储蓄率上行。处于收入与财富分配顶层的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因为他们在生命周期中很少有预算约束。如下图所示,收入top5%的人储蓄更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储蓄率。
5.人口老龄化加快,导致人们更专注于建立退休储蓄;
随着人们离退休越来越近,他们的收入也逐渐到达峰值,而同时他们储蓄的倾向性也很高。如上图4所示,当人们接近中年时,他们的储蓄增加。婴儿潮一代(出生在1946年到1964年期间)的年龄介于52-71岁之间,这样的年龄段正是提高储蓄的时期。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婴儿潮一代储蓄率下降,最终可能降低储蓄率上行的压力。
美银美林最后总结道,驱动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和财富的创造。两者增加自然推升支出。然而,由于一些结构性变化导致储蓄增加,消费支出上行受到抑制。而全球央行及政府都在对抗这些结构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