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撰文指出,11月8日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引起市场震动。包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特朗普经济政策,使美国通胀预期显著上升。对通胀预期最为敏感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自11月8日至17日,美国10年期TIPS(美国国库抗通胀债券)收益率上涨27个BP(基点)。那么,特朗普新政能够如期带来通胀吗?本文将从特朗普基建计划、能源独立计划两个角度分析特朗普新政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特朗普基建计划的效果
大规模基建投资是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10月22日,特朗普在葛底斯堡发表演说,畅想其就任总统后100天内的执政计划。在演说中,特朗普提出将在十年内,通过税收优惠,激励1万亿美元的PPP和私人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特朗普当选后,在其竞选官网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将投入5500亿美元,用以提升美国的交通网络。那么,对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5500亿美元的政府投资究竟意味着什么?
BEA(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政府对运输、公路和街道的总投资额为1225亿美元。假设特朗普在四年任期内完成5500亿美元的投资,且每年投资规模一样,则相当于每年进行1375亿美元的交通基建投资。那么,投资的增量就并不显著。
我们以两种情境估算美国政府的交通基建投资增速。在第一种情境下,特朗普四年任期内,美国的交通基建投资总额为5500亿美元,假设投资额每年匀速增长,则2017至2020年,美国政府交通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2.5%左右。在第二种情境下,我们先以过去三年的交通基建投资平均增速推算2017至2020年的交通投资增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特朗普政府5500亿的投资。假设特朗普四年任期内投资额匀速增长,则政府交通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4.7%左右。
在第一种情境下,2017年政府交通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5%,可带动美国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长3.5%。在第二种情境下,2017年政府交通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7%,可以带动美国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长3.6%。由于两种情境对固定资产总投资总额的拉动效果差别不大,下文以带动效果更大的第二种情境来考察其对通胀的影响。
2、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考虑到固定资产总投资能够增加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我们可依据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推算特朗普基建政策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影响。
从钢铁角度看,美国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大约带动粗钢需求同比增长1.5%。因此,特朗普基建政策可能使2017年美国粗钢需求增长5.4%。对应的新增钢铁需求大约为630万吨,约佔2015年世界粗钢总需求的0.4%。
从精炼铜角度看,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大约带动精炼铜消费增长0.78%。因此,特朗普新政可能带动美国精炼铜消费增长2.8%。对应的新增铜需求大约为5.2万吨,佔2015年全球精炼铜消费的0.2%。
从铝的角度看,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大约带动铝消费增长1.2%。因此,特朗普新政可能带动美国铝消费增长4.3%。对应的新增铝需求大约为24万公吨,约佔2015年全球铝消费的0.4%。
从锌的角度看,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大约带动锌消费增长0.53%。因此,特朗普新政可能带动美国锌消费增长1.9%。对应的新增锌需求大约为1.9万公吨,约佔2015年全球锌消费的0.1%。
如果目前钢铁有色等商品供应紧张,那么,一个小小的边际增加也将能够造成价格的巨大变化。但当前面临的环境是,全球仍然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因而,特朗普基建计划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提振作用恐怕只能聊胜于无。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进行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是一个方面,而徵地则是更大的难题。除非通过新的法案,使得在价格接近市场公允价值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完成徵地,否则,需要重新徵地的基础设施更新恐怕就寸步难行。而新法案的通过需要时间,由此也将令特朗普的投资计划不得不迁延时日。
3、能源独立计划与石油价格
特朗普竞选官网中提出,要充分利用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革命,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
根据EIA(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16年7月份美国初级能源消费量是生产量的1.19倍。其中,化石能源消费量是生产量的1.24倍。以初级能源计算,如果美国要实现能源净出口,需要将初级能源产量提高19%以上。以化石能源计算,如果美国要实现能源净出口,需要将化石能源产量提高24%以上。
由于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短期内实现能源独立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得益于页岩油技术的进步,美国有可能提高其原油产量。
目前,美国的页岩油产能利用率大约为54%。如果2017年美国页岩油产能利用率提高到60%,在考虑了全球经济增长所增加的原油需求之后,全球的原油供给也会每天过剩130万桶,由此,供给过剩程度将高于今年。如果产能利用率提高到80%,则原油供给量可能每天过剩313万桶,供给过剩程度超过油价大幅下跌的2015年。因此,如果特朗普政府为实现能源独立而提高页岩油产能利用率,国际原油价格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基建规划预计在其就任的最初一至两年里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提振作用有限,从而也难以显著提高大宗商品价格。然而,特朗普的能源独立政策可能刺激美国的原油生产,对原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综合考虑基建投资和能源独立政策两方面的影响,市场对特朗普新政下短期内的“再通胀”憧憬很可能最终落空。等到更远的未来通胀再起之时,恐怕已是全球经济復甦之时,而未必是特朗普新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