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新发表报告,料香港至2030年的土地供应仍然短缺,规划署预计现在至2041年,香港需要4800公顷土地以供发展,而特区政府指定用途的土地只有3600公顷,即尚欠1200公顷。该行认为香港2030年后的土地供应能见度低,土地不足是香港的结构性问题,较看好本地写楼市场多于住宅及零售市场,给予太古地产(01972)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9.5港元,预计集团2017年于香港写字楼的物业价值占资产净值约52%。
报告并且指出,香港人口增长每年约0.7%,主要由外来人口带动;预期香港岛及九龙核心地区甲级写字楼面积到2023年将有520万平方呎的短缺,非核心地区则有590万平方呎过剩。
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最新网志指出,不少人士关注填海问题,并质疑东大屿都会发展的需要,他解释填海不仅可以避免影响现有小区,亦有较少的规划限制,有利日后综合规划和设计,建造低碳智能新都会,在落实的时间上,可控性亦较高,强调正因为对环境的重视,当局希望可尽快就中部水域进行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填海及相关基建对整体环境的影响,他期望各界能支持当局就中部水域研究寻求拨款。
此外,预计香港长远仍欠最少1200公顷土地,包括200公顷房屋用地、300公顷经济用地,以及700公顷政府、机构或小区、休憩用地、运输及基建设施用途等,相信两个策略增长区即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共可提供约1,720公顷土地,解决长远的土地赤字问题,使得香港的住屋容量达9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