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方公里就有7800人的新加坡,房价连续三年下跌,但在新加坡人看来可能并不算个事。
新加坡政府部门1月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房价环比下跌0.4%,为连续13个季度下跌,创1975年公布数据以来最长下跌纪录,2016年全年房价下跌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外资涌入新加坡,推动新加坡房价持续飙升,一跃成为亚洲房价第二高的城市。自2009年始,新加坡实施楼市管控,其房价在2013年见顶后便开始长达三年的下跌,迄今已下滑11%。
尽管如此,新加坡当局依然多次表示,不打算放松从2009年开始的对房地产市场的管制,放松楼市调控时机尚不成熟。
毕竟,依靠新加坡特有的组屋制度,80%的民众都可以买到他们的“经济适用房”,超过90%的民众都拥有自住房。特别的是,2010年,房价还在持续攀升时,新加坡“80%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就已实现,而在1959年,这个比例只有8.8%。
组屋,相当于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网站介绍,组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筑的楼房,最小的是一房式,最大的是六房式。
组屋价格并不与市场挂钩,而是与新加坡人的收入挂钩。
以新加坡2016年上半年推出的两个组屋项目为例:99年屋契二房式单位最低售价分别是8万新元和8.5万新元,相当于40万元人民币左右。
据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新加坡居民家庭人均月工资收入为4056美元(约合27900元人民币),按此计算,一个普通新加坡人1.5年的工资收入,就可买一套二房式组屋。
与此同时,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是以保障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为优先的,从一开始就承担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目的。
目前新加坡的房产类型分为四类,地契种类则分为99年、999年及永久地契。组屋和大部分公寓地契都是99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