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二晚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因中国和美国前景改善,上调全球GDP增速预期。
IMF称,最近对未来经济健康的预测是建立在“良性的全球金融环境和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之上的,那推动了全球经济活动的加强。该组织表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的国内和外部需求都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增加。
IMF还上调了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6.8%,此前预期6.7%。这是该组织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同时,IMF还上调了对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预期,预计今年和明年将分别增长4.2%、4%,分别较前次预期调升了0.2%、0.1%。
IMF上调中美日欧经济增速预期
IMF在今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宣布:
上调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因中国和美国前景改善。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分别增长3.6%、3.7%,此前预期增长3.5%和3.6%。
上调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6.8%,此前预期6.7%;上调2018年预期至6.5%,此前预期6.4%。
上调美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2%,此前预期2.1%;上调2018年预期至2.3%,此前预期2.1%。
上调欧元区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1%,此前预期1.9%;上调2018年预期至1.9%,此前预期1.7%。
上调日本2017年和2018年GDP增长预期,分别至增长1.5%和0.7%,此前预期1.3%和0.6%。
IMF首席经济学家MauriceObstfeld表示:
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加速,复苏尚未结束。各国决策者应抓住本次经济复苏的机会。鼓励各国利用当前的良好环境来提高增长潜能,并为下一次经济下滑提供缓冲。
发达国家央行应该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通胀出现企稳迹象。不过,某些国家通胀维持在谜之低位。
不过,MauriceObstfeld还表示:
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会持久,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经济复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期通胀率低于目标”,这加深了发达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如一些欧元区国家,中期经济前景依然令人失望。
IMF还称,日益增长的反全球化运动势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威胁之一,这将使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IMF还对人民币汇率发表评论称:“人民币下行压力已经缓解,因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且采取了资本管控,中国应该重启迈向市场驱动、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努力。”
谈及货币政策,IMF认为,随着英国央行和美联储减少量化宽松活动并提高利率,英国和美国的正常货币状况预计将是平稳的,不太可能引起市场波动。
此外,IMF还在报告中警告称,尽管经济增长前景基本乐观,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平均工资水平较低,收入最高者和收入最低者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这造成了“全球化的幻灭感”。
对于中国经济,尽管IMF上调了中国短期的经济增长预期,但同时认为,该国的经济脆弱性在不断上升。主要是债务问题。IMF预计,2022年中国债务占GDP比例将升至约300%,中国应加速改革,以避免中期内面临大幅调整的风险。
谈及美国经济,IMF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会在今年或明年实现全面的税制改革。该组织预计,由于重大政策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预计美国的政策将维持不变。此前的4月,IMF在当时市场对特朗普政策抱有浓厚预期的情况下对美国经济持有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