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十年来,美国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接近停滞,但近来有迹象表明,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摩根士丹利在近日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和量化宽松抑制投资的影响消退,美国生产率增速迎来转折点,预计生产率将步入可持续的正增长。
该机构预计,生产率增长将对资产价格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从3%下滑到0.6%的生产率增速
金融危机以后,尤其是过去六年,美国生产率增速大幅下滑,近乎停滞,让不少投资者怀疑生产率能否“东山再起”。
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更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资源能够被更好地利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受益于二战期间创新技术的商业化,生产率增速强劲,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8%;但在接下来约25年里,前期创新的红利逐渐被消化,生产率年平均增速下滑至约1.7%;直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刺激生产率快速增长,在1996年到2005年期间,年平均增速高达3%;但随后几年,情况直转急下,生产率增速长达数年受阻,平均年增速仅为0.6%。
资本深化大幅放缓
学界对于生产率增长停滞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主流的观点将其归因为前期技术创新红利耗尽、经济活力下滑等。
摩根士丹利指出,生产率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力质量变化(Laborqualitychange)、资本深化(Capitaldeepening)和全要素生产率(TFP)。
大摩认为,最近一轮生产率增长放缓主要是由资本深化大幅放缓所导致的。
资本深化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
大摩将认为资本深化放缓是因为,资本的价格增速相对于劳动力成本增速较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增加劳动力的使用率,并减少使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法,这导致了资本/劳动比率下降。
例如,在2011年和2013年期间,资本价格的平均年增速为3.2%,而劳动力成本的增速仅为1.5%。
此外,美国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转变正在发生
随着资本价格下滑,而劳动力成本走高,企业开始更多地通过增加资本,而不是增加劳动力的方式来增长业务,这导致资本深化增长,从而促进生产率增长。
2015年,美国资本价格下滑了1%,而劳动力成本增加了3.6%。
美国劳工部最近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後,美国第三季度非农劳动生产率折合成年率上升3.0%,较2017年第二季度1.5%的升幅扩大。美国生产率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上升,第三季度上升幅度也创下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大摩认为,随着劳动力市场趋紧,工资上涨压力增加,企业减少劳动力投资,转而增加资本投入的趋势将持续。
该投行预计,2017年生产率增速为1.3%,并认为生产率增速将在中期内保持高于1%的水平。
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研究发现,上述资本深化的趋势在服务业中最为显著,包括了航空货运和物流、互联网和零售、服装与奢侈品以及医疗服务等行业。
大摩认为,生产率恢复增长动能对股市是一大利好。首先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强劲的经济增长,这对长期资产价格轨迹有重大影响
此外,投资增长将增加企业收入,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将得到提振,这会有助于股票风险溢价的正常化。较低的风险溢价将鼓励更多投资,从而形成投资和生产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