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发表新年感言,日媒解读该发言为“瞄准长期执政”,争取在今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拿下第三次连任。
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在接下来的4年继续执政,从而成为日本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
安倍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对选民承诺要建立“全年龄层型社会保障”,他表示今年是“承诺兑现的一年”,在展望2020年以及更远的未来的同时,安倍内阁将朝着建设新型国家的方向,大力推进改革。
安倍称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有效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有所改善,并将其归结为“安倍经济学”的成果。
2018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安倍就此表示,当时殖民危机涌来,为了克服国难,大力推行近代化。他续称,当下可被称为国难的就是“少子化和高龄化”问题,呼吁若能建设出“一亿总活跃社会”(每个人发挥最大潜力的社会),那么日本就能强力发展。
在感言中,安倍未提及“修宪”问题。当日,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也发表了新年感言,他表示,政治是属于国民的,自民党将谨慎努力地把政权运营和党的运营进行下去。在谈到安倍政权时,二阶说,不可止步不前,要拿出成果。
“安倍经济学”的五年
自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已有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里,日本经济更加强劲,但安倍却未能兑现自己许下的变革承诺。
激进的货币政策已击退了纠缠日本数十年之久的通货紧缩,同时走弱的日元提振了该国的出口、企业利润和股市。然而,首相的“安倍经济学”计划中的很多承诺仍未兑现。眼下,日本国内消费不温不火,企业不愿给工人加薪。随着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以及人口不断减少,企业和家庭对未来深感不安。与此同时,日本的巨额债务给该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分析指出,“安倍经济学”似乎成为救市乏术的“学说”。当初,货币宽松政策、灵活财政政策和投资发展战略是“安倍经济学”引以为傲的“三支箭”,而如今,安倍政府即便左右开弓,也难中提振经济之靶。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康平岩原撰文指出,在他们看来,日本经济的长期趋势显然不容乐观。即使政府推动入境游客数量达到翻番的宏大目标,但这一数字对日本经济的贡献度依然有限。日本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是被安倍经济学遗忘的“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失去效力。
从政策层面看,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亚洲大洋洲组负责人成玉麟认为,2018年安倍政府将继续补充和完善“安倍经济学”,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能。在外交领域,安倍政府继续使用“俯瞰地球仪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具有浓厚安倍色彩的外交战略。修改宪法也有望正式提上政治日程,这将是明年日本最值得密切关注的政治事件之一。
货币政策而言,成玉麟指出,日本央行执行负利率政策,对日本民间银行的收益造成重大影响,民间银行业反对声较大。不过,在黑田东彦担任央行行长期间,日本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但之后尚难判断,明年日本央行将对负利率政策进入实质性的判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