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研究团队(BI)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McDonough和JamieMurray等人撰文称,今年的开局可谓基础扎实,一方面欧元区增长动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势将加速增长。
中国虽有风险,但该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无论是上行风险还是下行风险——都会因为政策干预而受到控制。
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持续低迷,将使决策者们继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恢复货币政策正常化。
最终,挥之不去的过剩产能会随经济持续增长而化解,导致通胀在今年晚些时候加速上升。
美国2018年经济展望——或重现1996年场景
当我们身处经济周期时,历史可能不会重演,但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历史总有相似之处。眼下经济就展现出与1996年惊人的相似之处,彼时正是二战之后持续最久的一次经济增长期的中点。
进入2018年,当前周期持续的长度将非常接近那一次纪录。判断这一轮增长期持续多久,对市场和货币政策制定者都将是一场挑战。彭博经济研究估计,当前周期的发展程度尚未达到其持续时间所表明的应有水平。
为何人们期待已久的“欧元繁荣”还是名不副实?
欧元区增长已经在加速,但经济称得上繁荣吗?
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历过的经济上升时期相比,所谓“欧元繁荣”看上去仅仅是不温不火。这是件好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更不可能落入萧条。
彭博经济研究上调了欧元区2018年经济增速预估,不过伴随闲置产能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经济仍可能以较低的速度增长。
欧洲发动机优于预期,导致上调预期
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在2017年的表现超越预期,势创2011年以来最佳。
当就业高峰与移民潮结束的时候,经济增长放缓似乎是唯一的可能。
彭博经济研究上调对德国2018年的经济预测,前提假设是不会有前所未见的政治不确定性拖慢经济增速。不过,薪资增长表现得对闲置产能几乎毫不敏感,要达到欧洲央行的通胀率目标尚需时日。
英国经济颓势在脱欧公投前已显现
在2017年,英国经济表现令人失望。但那些押注于近期经济活动反弹的人不应高兴地太早:现有工人的数量正在枯竭,企业也在努力实现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效率提升。围绕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使2018年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而这应该会使利率维持不变直至2019年。
英国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非劳动效率的提高所驱动的。这种情况看起来将会改变。彭博经济学家们预计该国净移民以每年85000人的速度减少。
英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持续疲软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在生产率增长方面,彭博经济学家预测的增长要温和得多。这并没有反映出英国退欧影响的改变。即使英国投票决定留在欧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调整。
中国2018年GDP增长仍是政治选择
中国的增长道路仍然是一个政治选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坚持把2010年至2020年的经济规模扩大一倍,这是否需要中国经济继续踩油门?或者,中国领导人是否会意识到,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债务和不平衡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并在推进必要改革的同时,接受较低的增长率?
2017年中国经济强劲表现,势将录得6.8%的增长,这位明年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展望未来,中国可能每年增长6.3%,到2020年仍有望增长一倍。对低于这个水平的增长的容忍可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