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在亚洲逐渐展现新面貌。全球电子商务潮流在亚洲的影响力甚于其他地区,亚洲地区新兴的中产阶级正拥抱网路购物,而公司也通过新的风险投资或并购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依据一篮子商品的店内成本来衡量物价的老派方法很快就落伍了。为了跟上时代潮流,从孟买到马尼拉的财政部、央行、统计局纷纷派遣一群经济学家来微调衡量通胀的方式--通胀是决策官员观察的最重要的统计数据之一。
决策官员目前在进行的部分事项包括:韩国统计局网路调查产品的数量增加一倍;印度正在研究如何将网路销售纳入通胀指数;日本已经成立工作小组来加强收集数据;中国正研究电子商务活动并与企业高层主管会面,以研究其影响,并监控主要电子商务网站,追踪价格变化;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正在研究网路定价效应,而菲律宾央行也增聘数据科学家的人手。
消费者在网路找寻便宜货,对价格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是全球金融机构正努力解决的更大难题中的一环:尽管2011年以来经济普遍同步增长,且增长速度最快,为什么通胀仍然不振。
“如何在货币政策中解释这一点是重要议题,”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接受访问时说。“我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eMarketer指出,今年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的营收预计达到1.74万亿美元,约佔整体零售额的18%。到2021年,在线购物预估增长近一倍至3.3万亿美元,佔比达到28%。
为了追求增长,几乎没有哪周没有电子商务零售商宣布在亚洲积极扩张的计划,亚洲是全球经济动能最强的区域。知情人士透露,eBayInc.收购日本电子商务网站Qoo10的资产即将达成交易。
在中国方面,网上零售商京东在北京开设了一家高科技超市,这是规划中第一家连锁店。腾讯控股计划投资法国杂货商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阿里巴巴集团买下中国超市龙头高鑫零售部分股权,与沃尔玛一较高下,以推动传统杂货店和百货公司的转型。海外并购名单还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