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3月15日)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未来数周将宣布关于中国贸易的调查。他认为中国破坏了世界贸易体系,令全球贸易体系变得不稳定。
纳瓦罗还称,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会在未来几周向特朗普提供“301调查”的行动建议。这一调查与美中知识产权实践有关,此前美国政府指责中国强迫美国企业转让知识产权和技术。
纳瓦罗表示,莱特希泽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此刻正在合作,确保关税豁免的谈判会“按照特朗普的时间推进”,即不被传统官僚制度拖延。而改革这一冗杂制度,也是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之一。
他称,特朗普会“勇敢地采取”一系列步骤解决不公平的贸易实践,“华尔街不会有人反对”,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调查便是行动之一。他也认为,其他国家没有动机来与美国打贸易战,因为此前已经在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中获利很多,这一言论也与特朗普的观点相符。
他称,美国可以对外国商品施加关税,而不会引发全球贸易战争。对此特朗普“很坚决但也有灵活性”,而美国重建贸易环境,不光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全世界。
301条款的来龙去脉是
“301条款”,即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由301条款延伸而来的301调查诞生于冷战时期,被视为贸易外交的工具。这一条款规定,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确认某贸易伙伴的某项政策违反贸易协定,或被美国单方认定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时,即可启动单边性、强制性的报复措施。报复手段包括中止贸易协定、关税等进口限制、取消免税待遇和强迫签订协议等。按照该条款,总统能单方面实施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措施,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不公平”贸易做法的损害。
“301条款”实质上是WTO成立之前的美国贸易执法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这一条款在美国已被渐渐弃用,美国发动单边制裁案例的数量和频率也显著减少。
301条款内容可分为“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以及“超级301条款”。一般301条款即狭义301条款,提供了基本内容程序框架,指出在美国贸易代表认定不公平贸易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报复措施:(1)终止原贸易协定的适用;(2)对该国商品施加关税或实施其他进口限制;(3)迫使该国订立有约束力的条约。而特别301条框是将其效力延伸至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的条款;超级301条款则主要针对贸易自由化重点国家。
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对中国进行301调查,其中301条款的基本程序包括(1)发起调查;(2)调查发起后的磋商;(3)贸易代表的裁定;(4)措施的实施;(5)对外国的监督;(6)措施的修正与终止;(7)信息的请求;(8)执行等程序。而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特别301调查”,大致程序基本一致:贸易代表应在收到申诉45天内决定是否发起一项调查,并调查发起后6个月(复杂案件可9个月)内做出决定,贸易代表在决定后30天内采取强制报复行动。
美国历史上曾对中国动用五次301条款。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由来已久,在1990年美国就将中国升级列为“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并于分别在1991年4月、1994年6月以及1996年4月三次使用“特别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实施“特别301调查”(分别历时9、8、2个月),最终通过谈判分别达成了三个知识产权协议。除了知识产权调查外,1991年10月还对中国发起了市场准入的“301调查”,为期12个月,主要针对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不公平壁垒问题,在1992年谈判达成协议。2010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最终通过谈判达成合意。
通过对历史中301调查的结果整理来看,调查的结果几乎都是通过与美国磋商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或妥协,而美国总统最终执行报复性措施较少。而美国也多次利用301条款为自己在谈判博弈中占据优势。
鹰派中的鹰派
纳瓦罗被美国媒体称为“鹰派中的鹰派”,他主张遏制俄罗斯、打击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他对中国的一些观点尤其偏激而危险,鼓吹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43%的高额关税、武装台湾,甚至渲染“中美战争”。彭博社称,“如果你想通过读一个人了解特朗普的中国观点,那就是纳瓦罗”。
美国“石英”网站为“特朗普的中国事务顾问不了解中国”感到忧虑。文章说,特朗普的许多顾问,多是不切实际的中国批评者,过去20年在中国的时间很有限甚至从未到过中国,其间中国已发生巨大变化。这些人不要说说中文了,他们看上去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就没怎么打过交道,不理解如何与中方协商。文章认为,“由于被冷战时期的顾问包围,特朗普仍被卡在上世纪80年代”。
德国洪堡大学学者霍尔特曼此前表示,纳瓦罗的经济思想特别反全球化,这显示特朗普欲推行“超级保护主义”。这像一种病毒,会损坏世界经济。特朗普新政府让2017年的世界经济充满未知。这种靠反全球化和贸易战的政策,难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会让美国变得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