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课题组建议,为了确保我国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对外要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内要深化改革,走向内需驱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课题组指出,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受益其中的全方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出现不同程度的被干扰、被中断的情况,且疫情的负面冲击还未见底,未来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目标。
课题组建议,短期内中国要稳步推出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政策,并配合有节奏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减轻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中小企业负担。同时,扩大新基建投资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适度控制规模,并扩大民企参与;面对疫情给资本安全、供应链安全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不能因此走向封闭、孤立,要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以共同利益和共享价值观来凝聚自由贸易的同盟军,确保自身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
课题组强调,面向未来,中国仍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深层次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走向内需驱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自身的内在经济循环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生活、进一步促进提升民富水平,建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和以民企创新为主导的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和动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做好包括对美在内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物资供应,为疫情之后的正常友好交往奠定民意基础。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团结日本、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以多元化确保供应链。
其次,对内要坚持深化改革,朝着有利于打破垄断壁垒、加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维护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方向去改革。以法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最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同时大力建设源发于中国的国际金融机构,并推动中企海外融资渠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