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一直有意提高制造业在自身经济中的比重。2014年,政府发起“印度制造”运动,推动发展制造业并邀请外国直接投资。
试图搭上这股制造业热潮的包括一些中国公司。当时,印度正考虑加强与中国的经济接触。
然而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凸显了设置护栏以防止印度企业集团被收购的必要性。印度调整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加大对来自与印度接壤国家投资的审查——此举被广泛解读为意在遏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根据修订后的条例,中国资本流入需要印度政府批准。
在美国,政界也已重新审视中国资本的角色,但其做法与印度有所不同。美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可能构成安全风险的领域,并且依据威胁程度,要么完全禁止中国投资、要么在批准投资前进行极其细致的审查。这种策略被称为“小院高墙”。相比之下,印度对中国投资态度的转变原因还包括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印度渴望在2029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制定了到2047年——其独立百年时——取得发达国家地位的雄心勃勃的路线图。但人们日益认识到,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已经转向增加值的质量。印度需要大规模生产更尖端的元器件,以确保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这种新发展愿景正通过包括生产关联激励计划等措施在内的扶持性产业政策来实现。
人们还认识到,印度将面临平衡经济发展愿望和安全担忧的艰巨任务。印度财政部的一份报告建议,吸引中国投资可以帮助印度通过出口提高其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参与度。该提议最终遭到政府否决。
不过,最近印度在与中国经济接触问题上的立场似乎有了某种调整,其证据是政府有条件批准了拥有来自中国投资的公司。
多个原因正导致印度改变其对中国投资的立场。印度总理莫迪2023年对美国的访问曾引发加大与华盛顿经济接触的希望,但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22至2023年的60亿美元下降到2023至2024年的49.9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总额也从2022至2023年的420亿美元下降到2023至2024年的265亿美元。第三任期的莫迪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失业压力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随着替代投资来源似乎正在枯竭以及创造就业的迫切需求,印度正在聚合起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新德里现在似乎承认,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包括利用中国资本促进内部整合,同时仍然在安全战线上进行对抗。(编译/曹卫国)
本文由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0月13日发表,原题为《印度开始重新权衡其中国安全担忧和经济抱负》,作者是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哈什·潘特和研究员曼基卡尔·卡尔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