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基本面并不差。中国经济问题一大堆,多数是增长的烦恼。增长潜力虽然不如以前高,但绝还不算低。全球大一点的经济体横向比较,比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更好的国家挺难找。
影响汇率的经济基本面主要是两股力量:
(1)这个国家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收入大于支出,贸易顺差,对汇率是支撑;收入小于支出,对汇率是贬值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近年内还会持续,从这个力量来看人民币应该强才对。
(2)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可实现金融资产收益率比较
资本项目相对开放情况下,这个力量对汇率的影响甚至要大于第一股力量。可实现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二是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资本市场开放度。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近期还没有低于6%,6%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看金融市场发育,与过去几年相比,中国金融资产的种类、数量大幅增加,可获得程度也提高。
有人担心,中国银行资产不良率在提升、资产价格有泡沫,中国金融资产收益率经过风险调整后未必比得上美国。
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也确实会影响到汇率。但是以现有资本项目管制政策环境和投资者海外投资经验来看:
中国人能从国外买什么金融资产,收益率如何?大部分中国居民只能拿着利息少的可怜的美元银行存款,利率比人民币理财利率差多了。
国外投资者又能从中国买什么金融资产,收益率如何?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快速提高,为数不少的国外中长期投资者对中国的资产有很大兴趣。即便是考虑到风险因素,中国金融资产回报方差大,但均值不低。对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在中国淘金的机会还是大把。
还有观点说,过去几年人民币已经升值太多,人民币被高估。
这个说法更难站得住脚。从国际经验看,经济赶超比较成功的国家,货币升值100-200%也不稀奇。中国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很标准的工业化革命,生产率增速远高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过去十年中国外汇市场常年供大于求,人民币应该升值。
讲到汇率高估和低估,自然就有一个均衡汇率作为参照。遗憾的是,无论是从理论框架还是现实可得的经验数据,都难以准确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人民币被高估或者低估很难定论。
还有人会问,人民币都面临贬值压力了,难道人民币还没有被高估?
美国金融危机以前经常项目持续放大,为数众多的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元汇率相对均衡汇率被高估了,但是美元照样升值。仅从短期内的贬值或者升值,不能得出货币被高估或者低估的判断。
从经济基本面看,很难理解人民币为什么会突然面临大的贬值。但是决定汇率不光是经济基本面,还有政策基本面。如果从汇率背后的政策基本面看,人民币贬值更容易理解。
人民币贬值压力背后是资本流出大于流入。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企业外债去杠杆,另一方面是企业和居民把人民币资产换为美元计价资产。为什么企业和居民突然一下子着急的去杠杆,换美元呢?是因为借美元比借人民币要付更多的利息吗?是因为美元资产收益率比人民币资产收益率更高吗?都不是。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大家都相信人民币要贬值,外债去杠杆和换美元就很自然了。
为什么会有贬值预期呢?这个贬值的预期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造成的。
8.11以后,货币当局采取了渐进贬值的策略。去年8-10月资本流出严重,汇率压力大的时候,货币当局大量抛售外汇稳住了人民币。11月份资本流出缓和一些,货币当局顺应市场供求关系,人民币小幅贬值。当市场看到央行容忍人民币贬值的时候,资本流出再次加剧,贬值压力再次放大。
这种渐进贬值的管理办法带来两个影响:
(1)其他条件不变,贬值本身有助于释放贬值预期。
(2)央行不断地干预市场,市场未能出清,这其实也是在告诉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没有充分释放,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这会招致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卖出人民币资产的行列。
后面这股力量如果大于前者,贬值压力不会因为过去已经积累的贬值而消除,反而是阶段性地愈演愈烈。这即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不会因为已经贬值了3-5%而缓解,反而是愈演愈烈,因为央行的干预传递出了一个非常大的信号:市场还没有出清,贬值还会继续。
人民币渐进升值期间所面临的即是这种情景:尽管人民币持续渐进升值多年,但是升值本身不足以化解升值压力,市场还是相信由于央行的干预人民币没有充分升值。当时的汇率形成机制本身不仅不能化解升值压力,反而是传递出强劲的尚未充分升值预期,直到外部经济环境有了剧烈变化,人民币升值预期才开始分化和逆转。
让企业不再着急地外债去杠杆,老百姓不再急着换美元,关键是打破贬值预期。
打破贬值预期有几种做法:
(1)重新钉住美元或者钉住一篮子货币。选择这个做法后遗症很大,比如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需要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不能利用汇率价格杠杆调节经济结构等等。但仅就稳定预期而言,这是个选项。
(2)自由浮动。市场供求双方自动找到让市场出清的人民币价位,这个价位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两股力量对等。
(3)央行明确宣布以当前一篮子汇率水平作为中心汇率的宽幅区间管理方案。这也是笔者认为当前最可取的方案。对这个方案的详细介绍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就不再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作者与余永定、张明两位教授最近就此问题即将发表的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