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要来了 降准还会远吗?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正文

春节就要来了 降准还会远吗?

2016-01-19 08:14:35   来源:   

货币宽松政策连续两月缺席后,面对新年来股市震荡、资本流出加剧,且春节前流动性需求旺盛,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春节前央行将降准以对冲流动性。已迟到约两个月的降准这次会如期而至吗?

降准条件已满足

上周出炉的重磅金融数据喜忧参半。12月社会融资规模较猛增近8000亿元至六个月高位的同时,M2增速、人民币新增贷款放缓。此外,12月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降幅再创历史记录且超8月3183.51亿元的历史记录一倍有余。2015全年只有1月和10月外汇占款出现小幅上升,其余月份全部呈现下降状态。

资金面上,春节前央行通常开展较大规模的逆回购投放。兴业研究测算,根据逆回购、SLO、SLF、MLF操作数据,央行过去三年春节前释放的流动性平均在8400亿元左右。央行在上周四开展了1600亿7天逆回购,操作量创约11个月来新高。但与到期资金量对冲后,上周公开市场实际净投放的资金量仅为400亿,较此前一周的1900亿大为缩减。

尽管央行上周五通过1000亿MLF驰援资金市场,但民生固收表示,MLF难以替代降准。11、12月外汇占款下降约万亿,考虑到1月汇率贬值压力较大,1月外汇占款下降的压力有增无减,MLF数量上远不足以对冲外汇占款的减量。

同时,外汇占款损失的长期限流动性,MLF释放的流动性只有半年。MLF资金成本较高,6个月为3.25%,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几乎没有资金成本。

春节前或为降准窗口

尽管对年内降准降息幅度预估有所差别,机构普遍预计春节前有较大可能迎来一次降准,瑞银中国还预计春节前或有一次降息。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央行1月底降准概率较大,一方面外占继续流出,另一方面春节前现金走款,都需要资金投放。

民生宏观的报告称,考虑到因外汇占款下降产生的基础货币缺口有持续性,且短端已经开始制约长端下行的幅度,通过降准主动继续压低短端利率的时点可能会发生在春节前。

瑞银证券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团队认为,虽然央行最近逆回购放量,且通过MLF等工具注入了流动性、维稳货币市场利率,但由于外汇流出持续,且春节之前流动性通常较紧,届时央行有必要再次降准。此外,通缩阴云不散、实际利率依然高企,在此背景下,预计央行今年应会再降息两次,时点可能都会选在上半年,其中第一次可能在春节之前。

澳新银行称,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信贷需求疲弱,以及信贷风险上升导致商业银行放贷审慎。近期而言,中国央行的政策重点仍将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或最早将于本月降准50个基点。降准后,央行可能降低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

年内货币政策怎么走?

中国央行自去年11月开始正式开始打造“利率走廊”,提出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以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率。

一些机构预计2016年将降息50个基点,降准则将在200个基点以上。海通宏观此前提出,由于货币宽松属于典型的刺激需求侧的政策,而非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供给侧改革,因而宽松货币政策的一再缺席预示着需降低对未来货币大幅放水的期望。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上月30日在接受央行下属的《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

调整存准率的力度和频率的决策,应该以短期利率稳定在合理水平为前提。如果降准力度过大或过于频繁,会导致境内短期利率过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剧资本外流。

在利率调控方面,可加强运用公开市场短期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的工具。央行还应该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

官媒也就货币政策给出了一些信号。4日,《人民日报》专访“权威人士”称,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重点和力度要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央行部署2016年主要工作时明确,将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据此认为,央行通过定向降准,MLF、SLF、PSL等定向工具向“三农”、小微、棚改等薄弱环节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其发展,而不只是单纯依靠降低利率或者无差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未来总量的政策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政策。”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