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GDP同比增长6.9%,创近25年以来新低。当日,上证指数重新攀上3000点大关,收盘3007.74点,上涨3.22%;创业板指收盘2241.70点,上涨3.07%。
2015年多项经济数据创下多年以来的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创近16年来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创近17年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0.7%,创近12年来新低。国家统计局指出,2015年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进一步积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GDP增速回落给股市投资构成一定负面影响。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387亿元,同比下降1.9%。再从上市公司业绩预报来看,年报预亏或预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下行,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例如,八一钢铁发布业绩预告称,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因素,预计2015年亏损25亿元左右。佳电股份预计2015年亏损4.55亿元至4.65亿元,主要因为公司客户石油石化、煤化工、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的项目投入持续放缓,停建、缓建的情况较为严重,市场整体需求下降明显,同时,由于电机行业市场竞争惨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同行业厂家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电机价格持续走低。
GDP增速跌进“6时代”,符合投资者预期。去年三季度GDP增速为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市场各方已经关注GDP增速“破7”对A股的影响。近半个多月来A股大跌,利空因素之一是经济下行风险。投资者注意到,上证指数近日盘中跌破去年低点2850点,个股强弱有差异,传统行业的个股表现逊于新兴产业,尤其权重股的走势较弱。一项截至1月18日的统计显示,沪深两市最新市值在前100名的个股中,去年8月27日以来64只个股上涨,36只个股下跌,平均涨幅为8%。
股市运行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决定,意味着股市走势不能过于脱离基本面,否则,就可能堆积投机炒作的泡沫,随之带来较大下跌风险。去年上半年A股上演疯牛暴涨,投资者情绪亢奋,不少人误判可忽视经济基本面,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不过,当市场估值风险大幅释放之后,也不应过于放大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需要指出的是,GDP增速跌破7%并不值得市场恐惧。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19日向媒体指出,6.9%的经济增长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
对A股投资者来说,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不必担心GDP增速未来成为做空股市的主要因素。目前券商普遍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但全年有望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2016年GDP增速下滑空间有限,券商较为集中的增速预测为6.5%至6.7%。再从稳增长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降准降息可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加大力度。有机构预测,随着前期大量稳增长政策逐渐释放效力,同时当前政策力度加大,2016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前低后稳。
另一方面,A股若要回到牛市上涨的轨道,不是依靠传统行业重振雄风,而是借力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寄希望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2年12月以来,创业板与中小板走势整体强于主板,成长股表现明显优于传统行业蓝筹股,反映出A股走强靠的是新动力。未来结构性行情仍可能继续上演,投资者应该关注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切换,寻找有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