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金融运行颇为复杂,应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
一方面,需要看到以下积极变化,充分肯定2015年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首先,融资成本上升势头得以逆转。受大幅降息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显著下降。根据央行数据,201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较上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在债务余额有所增加的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还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而2014年同期却上升了10.2个百分点。
其次,社会融资规模的融资结构显著优化。首先,高成本、低透明度债务比重显著降低。2015年,以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为代表的高成本、低透明度融资占比下降至10.60%,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高达16.2%、25.34%和18.37%。其次,债券融资比重显著提高。2015年,债券融资比重达到19.1%,比2014年提高4.36个百分点。最后,货币错配程度降低。2015年,外币贷款余额下降,新增外币贷款占比为-4.2%,较2014年下降6.36个百分点。
最后,金融风险有序释放。一是不良贷款处置加快进行。根据我们的估算,2015年上半年21家上市银行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处置规模达到2015年6月末贷款余额的0.26%,显著高于2013年和2014年同期水平。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快速有序推进。2015年,债务置换规模达3.2万亿元。债务置换后,债务成本得以降低,债务期限得以延长,既降低了信用风险,也降低了流动性风险。与此同时,债务置换并未造成金融市场的较大波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以下风险隐忧,尽早做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周全准备。首先,杠杆率仍在快速累积。在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的情况下,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4%。其中,债务类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89%,比同期名义GDP增速高7.48个百分点。若以债务余额/GDP作为度量杠杆率的指标,2015年杠杆率仍在提高。为此,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去杠杆的任务。不过,去杠杆需要破除当下存在的诸多误区,稳健有序推进。
其次,金融风险仍在持续暴露。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和贷款余额基数增大的情况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在持续反弹。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较年初反弹0.34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9月末关注类贷款占比达3.77%,较年初提高0.66个百分点。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金融风险显性化的趋势仍将继续,银行业需要有效化解防范风险的同时,通过多提拨备,加快处置,减少分红等方式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最后,金融市场风险关联性增强。2015年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充分反映了金融市场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的显著增强,也暴露出了现有金融监管的漏洞。为此,迫切需要改进监管方式、加强监管协调、完善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