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中国1月出口同比下滑11.2%,1月进口同比大降18.8%,贸易顺差632.9亿美元创纪录新高。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点评称,出口下滑源于全球经济低迷等的负面影响,也显示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促进作用不明显,而贸易顺差继续超市场预期则有助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
1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出口下滑源于全球经济低迷和市场动荡的负面影响,也显示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促进作用不明显。进口增速下滑,与中国经济转弱有关,此前公布的1月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下滑。
衰退性贸易顺差继续超市场预期,有助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近日周小川行长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核心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维持一季度经济下台阶,中期L型观点。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出口同比大幅回落主要受欧美日2015年底经济下滑影响。贸易顺差创历史最高,人民币有望兑美元阶段性升值。
出口同比大幅回落主要受欧美日2015年底经济下滑影响。外围经济的突然恶化,导致中国出口环境变差,短期内难以指望出口拉动中国经济。
进口同比大幅回落可能与前期进口较多有关,也反映了企业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四季度GDP和12月工业增加值下滑,企业对中国经济能否企稳回升信心不足,继续补原材料库存动力较弱,也加剧了进口同比下滑。
贸易顺差创有数据以来历史最高,人民币兑美元阶段性升值概率大。到了2016年2月,随着中国央行汇率维稳意图明确,再加上市场对美国经济悲观预期,市场对人民币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随着巨量贸易顺差开始结售汇,人民币有望兑美元阶段性升值。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数据显示外贸前景堪忧,经济增长压力大。
数据弱于预期;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录得-11.2%(按美元计),为去年三月以来最低;对美国、日本、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等普遍大降,外需极度疲软;
春节前积压出口,基数效应较低等正面形象因素完全未能显现,外贸前景堪忧;
大宗商品出口再度量价齐跌,内需复苏尚不稳固;内外需求同时疲软,增长在未来数月内压力较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称,外贸上存在利用出口来进行金融套利的情况,农历新年因素对外贸数据有一定影响。
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增长超过与其它经济体的贸易,表示1月可能仍存在往返贸易。1月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同比下降2.6%,但是,进口却同比大幅上升108.1%。这意味着外贸上利用出口来进行金融套利。
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的农历新年早于去年,这也扭曲了外贸同比增长的数值。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出口商已在12月和1月提前安排货物出口,因此1月贸易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可能是由于出口商在12月提前发货造成,这也可以解释12月的贸易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整体而言,1月贸易大幅下降反映出外部需求疲软,尤其是中国周边经济体的出口持续走弱(韩国1月同比下跌18.5%,台湾12月同比下跌13.9%)。
中国贸易顺差升至历史新高显示,中国继续保持较大经常账户顺差,这也将帮助缓解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这也与早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和“中国不存在为扩大净出口而贬值的动机”的表态是一致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1月进出口数据同比降幅相对较大有节日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全球贸易萎缩。
开年1月进出口数据同比降幅相对较大有节日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全球贸易萎缩,因此数据不好在意料之中。此外,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也是进出口贸易同比较大下降的重要原因。
此外,12月贸易数据中对港的黄金珠宝贸易量不正常,或存在虚假贸易以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在监管严查之后,估计这部分贸易水分的挤出也会对1月的贸易产生扰动。
高盛分析师宋宇等人称:
1月份贸易数据较12月份大幅走弱。这一表现令人始料未及,因为春节因素本应导致1月份数据偏高(因为企业通常会将贸易活动提前到长假之前)。
由于去年春节时间很晚,2015年1月份的数据失真相对较小,但是今年1月份数据理应受到假日因素的更大影响。这就意味着潜在贸易增速甚至更为疲弱;如果确实如此,这种情况应会随着季节性偏差在2月份贸易数据中的消退而变得较为明显。12月份贸易数据看似越发像是与年末数据高报相关的异常值。
华泰证券张晶认为:
通常影响1月出口数据的因素较多,但我们认为外需不振是影响本月数据的主导因素。1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企业生产和消费均有短期的制约作用。在股指出现大幅下挫的欧元区诸国,1月制造业PMI指数均从12月的高点回落。
按国别看,本次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7.4%,是主要出口对手中降幅最大的地区;按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同比降2.7%)明显好于加工贸易出口(同比降14.3%),说明在外需较差之下一般贸易韧性更强。
春节因素不甚明显。分析1-2月外贸的通常需要考虑到春节的影响。16年春节(2月8日)比15年(2月19日)来的更早,理论上看16年1月外贸企业应当有更强的去库存冲动,推高出口数据,但我们认为春节因素在今年的影响较小。
具体来说,我们用“1月出口占1-2月出口之比”衡量春节因素对出口的作用,这一比例通常在47.0%-60.9%之间。在春节日期与今年相近的2000、05、08年里,1月出口占1-2月比平均为54.1%,离2015年的54.2%十分接近。
中金公司易峘、梁红认为:
尽管理论上1月出口应该受到春节前赶订单因素的提振,但季调后的1月出口环比增速(未年化)仍然下滑至-10.1%。中国外需疲弱的增长势头与1月韩国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一致,表明全球范围内需求放缓的风险继续上升。
1月进口同比增速从上月的-7.6%下滑至-18.8%,同样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3.6%。1月单月进口额环比较上月(未年化)下降了20%。尽管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是导致进口额下滑的部分原因,但内需增长明显放缓可能是更加重要的推动因素(1月中采制造业PMI显著下)。
1月贸易顺差再度扩大至63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鉴于全球需求疲软,贸易顺差扩大表明内需恶化的形势相比外需可能更为严峻。
我们认为,当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应回到需求端管理,同时着力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尽管部分进出口订单由于春节因素提前到1月,且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但1月贸易数据依旧超预期大幅下滑,表明目前内需及外需均面临严峻形势。
我们认为,全球制造业需求放缓,加之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导致国际及国内投资信心下降、需求大幅缩水。同时,迄今为止,人民币贬值也并未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有所裨益。因此,我们认为当下宏观政策的重心亟需回到需求端管理,以稳定市场对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中投宏观张捷认为:
当前人民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现象不存在,出口的比较优势对以美元计价的需求仍有一定的支撑。人民币的贬值对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并不是十分明显。1、2季度,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资金流出等因素导致人民币仍有较大的内生性贬值压力。
在此背景下,贬值对出口有限的提振在贬值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显性化压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央行出于宏观审慎的考虑,仍将适时出手干预汇率,人民币上半年不大可能大幅或持续性贬值。外围经济不景气与国内需求低迷叠加,1、2季度的进出口增速难有根本起色。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也表示:
进出口都降得很快,这和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放缓不无关系,“全球进入倒春寒”;再加上1月份遭遇寒冷天气,运输、开工等都受到影响,导致出口低于预期;贸易顺差创新高,人民币贬值压力降低。
未来外贸前景可能会好一些,出口先导指数已经有回升;但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有待进一步观察。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等人认为:
出口跌幅扩大且远低于预期。全球经济不景气,宽松货币作用有限,中国外贸也受到拖累。内需未见起色。1月进口跌幅继续扩大,国内经济面临转型,短期内需未见起色,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也拖累进口。
顺差仍高,贬值压力缓解。1月顺差微升至633亿美元,外储虽下降994亿美元但好于预期。春节假期全球市场巨震,耶伦证词鸽派美元贬值,离岸人民币大幅升值,短期汇率贬值压力缓解,助于减缓资金流出。
信达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晶晶认为:
总的数据较预期相差很多,人民币处于贬值压力较大情况下,目前仍然较为负面的数据,说明可能人民币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但当前主导进出口更大的因素还是贸易的不平衡。
具体数据上看,一般贸易进出口的比重是有所提升,但是对于日本、东盟等市场的进出口有所下降,亮点是国内进出口民营企业的比重有所提升。
2016年进出口数据是否能有所改善仍需要观察国际和国内进出口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的情况。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则称:
贸易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主要反映内外需求疲弱。可能目前的投资增速也很弱,主要和房地产去库存以及压缩过剩产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