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即日起,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有利于抚平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于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促进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预计未来央行使用降准、降息等传统工具的频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精准、更能引导市场利率的各类公开市场工具。
记者:怎么看待本次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
连平:央行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转变,同时面临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的形势下做出的,是央行更加倾向于使用多元化、结构化、灵活性强的工具进行精准操作的体现。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不但有利于抚平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于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促进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设,进而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是否也有每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做法?
连平:由于公开市场操作所具备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时,均将其作为重要调控工具之一。以美联储为例,目前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类型。观察其近一年来的操作实践,多以短期性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从纽约联储网站所披露的操作细节来看,今年美联储共进行了18次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且基本都是逐日操作,从而实现对市场波动的有效调节。
春节以前,针对市场流动性缺口增大、资本外流压力增加等情况,我国央行召开流动性管理座谈会,公布了春节期间的流动性部署。通过临时增加春节期间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等方式,向市场传递维稳信号,及时和透明地与市场进行了沟通,稳定了市场预期,避免了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
因此,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是我国央行在借鉴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市场流动性变化特点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转变的要求,推出的一项兼具短期功效和长远意义的改革举措。
记者: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对于利率走廊的建设有什么作用?
连平:通过每天进行高频公开市场操作,将有利于推动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设,并充分发挥利率走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利率走廊机制在管理短期利率波动上具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降低央行的操作成本,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美联储以隔夜回购协议和超额准备金利息作为利率走廊的下限和上限。我国目前以7天回购利率为中枢、以SLF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分别作为上下限的利率走廊正在逐步建立。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提高,将进一步疏通政策利率的传导通道,增强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领作用,进而树立7天回购利率作为走廊中枢的地位,为最终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制度奠定基础。
记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提高是否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平: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为银行开展流动性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对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提高,需要银行对未来数天流动性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预测频率提高,预测期限延长,对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银行进一步提高自身流动性管理水平,适应央行这种多样化、结构化、精细化的流动性管理模式;还要求银行加强对利率走廊机制下的存贷款定价、资产负债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适应,有效应对。
记者: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上会有哪些变化?
连平: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央行正在抓住有利时机稳步推进利率走廊的构建,并逐步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进行调整,使其更为精细化和有针对性,推动货币政策操作机制逐步转变。再考虑到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目前基准利率已达历史最低、人民币短期内仍有贬值压力等因素,预计未来央行使用降准、降息等传统工具的可能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SLO、SLF、MLF以及再贷款等更为精准、更具针对性、更能引导市场利率的各类公开市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