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有望初步实现国际角色的战略性切换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正文

人民币有望初步实现国际角色的战略性切换

2016-03-03 08:21:53   来源: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体量第二大国,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已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未来五年,中国将从更多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持久、平衡、包容增长,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网观点中国策划“十三五开局看中国与世界”专家述评,多角度阐释未来五年中国对世界将有的影响和贡献,深入描绘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图景。

“十三五开局看中国与世界”专家述评之五

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时期亟待实现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夯实制造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全球价值链贸易竞争力,确定全球金融变迁中人民币的关键角色,初步实现中国由全球货币体系的被动参与者向积极主导者及红利提供者角色的切换,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当然会引致美元价值的重估,但这是中国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的序曲。

金融是全球最高层面的分工表现形式,是基于定价与交易规则的财富分配转换器。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要在全球顶尖层面的货币与金融分工中拥有一席之地并切实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就必须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杠杆,积极争取全球资产定价权。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国不仅如愿实现了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俱乐部,更自主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并成功上线运营,这是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旨在为不断扩充国际行为空间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转换器,实现国内外有关支付系统的有效对接。而这些货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中,目前只有中国有能力实施。

人民币目前已确立了作为重要贸易货币的地位。从各结算货币在贸易融资中所占比重来看,2015年人民币已经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在与中国贸易较多的亚洲,人民币已成为比肩美元的贸易货币。例如,在中国内地与香港间基于人民币的贸易融资所占比重达到53.9%,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则是28.5%。而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全球人民币支付数据,2015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为2.31%,预计2016年将占据3%的市场份额。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份额也将逐步上升。

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货币演变进而迈向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般逻辑。人民币加入SDR,是其迈向真正意义上全功能货币进程中的关键步骤,这个步骤的成功跨越,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在本轮较为漫长的全球金融体系变迁中追求主动承担体系重要担保人角色,亦是一种国家级信用资产质押,更是全球迈向三边均势货币格局的内生性逻辑。而建立建立现代化金融体系与多层次且发达的资本市尝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被国家赋予重要使命的上海无疑承担着重要责任,根据上海市政府的相关工作规划,上海将在2016年支持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工程,并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基本建成功能完备、实时高效、风险可控的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概而言之,就是以上海为人民币市场中心,配套建设相关要素体系,积极争取全球资产定价权。

人民币在实现贸易项目下的跨境流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以及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流动之后,其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要嵌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和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中,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则人民币毫无疑问将成为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笔者估计这个时间跨度需要20年,而“十三五”恰恰是培育相关技术要素的关键时期。

人民币海外离岸中心的全球化搭建正从亚洲、欧洲向美洲和澳洲等地延伸,而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人民币计价资产规模亦在不断上升,如果欧洲央行考虑投资人民币资产,美联储恐怕无法阻止。另一方面,中国稳步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经由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当然也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而更具实质性的格局变迁是,中国着力构建的亚太自贸区有可能使得人民币在亚洲发挥“锚货币功能”,这是人民币真正摆脱美元束缚的关键步骤。或许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遥远。

不过,作为当今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者,美国当然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国际行为空间的急剧扩大,因此,“十三五”时期,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会遇到诸多外部阻力,中国必须有足够的准备。现代金融绝不仅仅表现为银行、证券、债券和货币等,而是对一国科技、产出、创意以及国际协调力与领导力的全面“萃缺;同样,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符号,货币背后蕴含的是一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以及机制设计与创意能力,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都由于在上述某一方面领域存在软肋,加上地缘政治的约束,最终无法成长为全球金融尤其是货币体系的担保人。从全球货币变迁史来看,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就在于英国和美国先后具备了举世无匹的生产能力、密布全球的贸易体系和以伦敦、纽约为代表的金融交易与配置中心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文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支持条件是英美两国为捍卫货币霸权而先后打造了全球性海军力量。世人发现,中国自“十二五”时期开始显著加快了海上力量体系的建设,并尝试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以及金融改革产品,目的也是为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货币奠定相关基矗

从支撑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性条件来看,人民币完全可以且应该成为继英镑和美元之后全球第三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不过这一过程注定曲折。事实上,人民币近期遭遇了较为剧烈的汇率波动,就是内部能力建设不足与外部多维压力合成的结果。但从历史的长波来看,这是人民币完成自身角色定位战略性切换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重要风险之一,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管理复杂金融系统能力储备能力尚显不足的具体表现。我国在现阶段根本谈不上全球资本市场的熟练玩家。在此诸多约束条件下,我国必须以十二分的警惕感审视人民币汇率深幅波动的风险,切不可因为眼馋人民币国际化红利而放松金融安全篱笆,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整固与提升。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