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正步入甜蜜的政策红利期:今年5月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双创”活力正在神州大地蓬勃释放:首批28个示范基地落地生根、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
在9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第三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大创新:智慧与资本的互动”成为讨论的主题:创投资本投资热情澎湃,希望寻觅到优质项目,孵化新模式新业态;产业资本憧憬转型升级,期待抓住结构调整机遇,实现新发展新成长;高校科研机构筹谋改革转型,期待突破瓶颈对接资本,输送“双创”新资源新人才。
政策传佳音机构渴求好项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创投界视为重大利好,创投退出渠道将更加畅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可以特定形式参与到创投事业,这将大大拓宽市场的资金供给和投资主体,也将推进创投竞争更加激烈,筛选优质项目成为创投资本的一大难题。
北邮真情校友天使基金创始合作人杨鹏认为,尽管PE/VC的投资越来越谨慎,但种子、天使及天使后等早期投资的数量和投资额并没有受到影响。这意味着中国早期投资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过,投资人对项目的质量和管理团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高校创新创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杨鹏表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大学生在创业时应充分发挥自身及学校的科研优势,在创业方向上应重视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商业机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杨鹏看来,创新一般分为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目前在校学生的不少创业项目集中于模式创新,但模式创新的成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本和社会资源来辅助实施。学生先天在这些方面居于弱势,因此这类创业极难成功。与模式创新相反,关注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机会则相对成功率更高。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建新对此比较认同。他认为,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中,来自国家和社会资本的资金并不缺乏,但缺乏的是真正的好项目。好项目的缺乏是高校创业项目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杨鹏表示,不管是学生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应把创业及投资目标放在学校最优势、最传统的学科和专业中寻找机会。他同时提倡,高校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土壤,一方面可以让那些进行模式创新的同学尽可能试错,同时也应该加大资源投入促进和发掘有潜力的技术创新项目。
上市公司转型期待创新思维
上市公司也在寻求创新升级的机遇。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秘王晶说:“在转型与升级过程中,上市公司也是一个创业企业。”上市公司虽然有很多资源和机会去抓住产业升级,但也面临着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考量以及所制定的相关战略的影响。
湖南汇垠天星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伟说,上市公司转型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动“小手术”。上市公司自己的产业在新技术变革下有部分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应拥抱新技术,通过移动互联或新的消费习惯来改变自身产业制造。另一种是动“大手术”。夕阳性行业的企业由于陷入衰退周期,这时需找新的产业争取得到更高的收益回报。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失败案例。企业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型时,自身的战略、定位以及基于战略所形成的一套产业架构,也需要及时地变化和调整。
刘佳伟认为,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都需要有一个创新开放的思维。同时与高校当下产业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吸纳具有先进想法、对行业趋势敏感的年轻人进入传统企业中。使年轻人的思维跟传统企业家的灵魂相结合,为上市公司转型,包括我国高校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达到更好的融合和结合。
科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认为,作为基金公司,资本和资源上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所投标的带来资本推动和资源结合,从而推动上市公司做产业升级。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上下游做平行或垂直业务;二是通过技术革新来改变经营模式;三是海内外并购,通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兼并一些行业内公司,从而达到资产技术上的升级或者是市场上的拓展。
高校创业创新亟待模式创新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孙跃东认为,高校创新创业目前主要面临三个问题:首先是现阶段以传授知识为主、轻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有待改变。二是高校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师资队伍短缺,在对老师的激励机制设计方面还有待创新。三是高校目前在加强学生实践方面还存在短板,学生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塔娜表示,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机制、培养方式的改革应结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有的放矢。塔娜建议,每个学校的强势学科和专业各不相同,企业和社会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应当有针对性地在国内高校分类去选择投资项目或者对象。
孙跃东说,出于对股东负责的考虑,社会资本在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创业的特殊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再谨慎进入。“一旦社会资本决定投入,就应该对年轻人创业和项目回报期更加‘耐心’一些。”
刘佳伟介绍,目前已尝试推进高校与资本融合,比如与高校老师的实验室合作等,使他们了解现在市场上同类竞争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使他们能够了解到当下正常运作的企业需要哪些商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