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初人民币加入SDR对全球流动性的增加产生了影响,也进一步将中国纳入到西方主导政策之外的国际金融大观园中。
此事件主要的意义在于自10月1号起,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道成为储备货币。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第一次加入世界金融精英国家的“俱乐部”。
人民币加入SDR占大约11%,超过了英镑和日元的8%,一个可能不太明显的重要性是,这改变了中国与31个央行的货币互换协定,使其对于那些有支付限制的国家来说变为了一个潜在的获取美元流动性的源泉。
在过去7年中,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来自各大洲的央行签署的互换协定,总量达到了3万亿人民币(合5000亿美元)。大多数的协定是用以协助双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同时也给当地贸易提供一些人民币的流动性。但是,这只有一小部分被实现。进一步来看,未来中国在允许其合作伙伴获得人民币的问题上可能会很谨慎,现在人民币具备一个更加全面的国际地位。
随着人民币进入SDR,这些协定将会有一个更加系统性的重要意义,在之前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组成了一个“人民币安全网”。
在IMF现有的SDR交易体系下,根据货币互换协定换取人民币的央行可以将其转换为SDRs,然后利用一系列的官方交易将其变为美元。
这就意味着,那些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定的国家现在有了获得美元的可能性。这将在理论上允许它们跳过现在的美联储互换网络,该网络由美国当局严格控制,对IMF而言也是将国际金融制度化的基础。
这些货币互换协定国家/地区包括欧洲中央银行、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卡塔尔、新加坡、瑞士、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以及英国。所有这些国家都几乎不可能去把这些协定当作一个美元流动性的另一个选择。
但是,这些国家中还有包括阿尔巴尼亚、阿根廷、白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土耳其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利用这个通道获得美元。
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对这些新安排所产生的可能的流动性意义有任何的顾虑。最近几周,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将中国从美国财政部年度汇率操纵观察名单中去掉了。这可能因为人民币在去年11月IMF决定将其纳入SDR时升值显著,虽然,自那之后,人民币就持续开始对美元贬值。另外,华盛顿方面对北京方面在降低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方面的成功相对满意,而这在过去被看作是对全球经济的一种破坏。
在实现一个“可自由使用的货币”条件中,中国备受赞誉。中国已经放开了国内部分金融市场,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秘密的金融信息,比如,关于外汇储备方面的信息。
加入SDR使中国货币的影响在逐步积累。未来有一天这对全球金融统治的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来说可能会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中国已经促成了一个新的国际金融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张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一道进行储备共享,这给西方世界控制的金融安排带来了打击。人民币-美元流动性网络在世界的生成可以从另一方面有效地证明中国货币力量的逐步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