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阶段性趋紧,成为近期不少市场人士的切身感受,这一迹象也在数据层面获得了印证。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偏紧,月内回购利率上行明显,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下后上。
与此同时,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走高,但对美元等双边汇率贬值。业内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流动性趋紧持续至10月底
数据显示,10月末,隔夜信用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收于2.30%,较9月末下降4个基点;7天和14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则分别收于3.07%和3.13%,较9月末分别上升48个和29个基点。此外,多个期限的Shibor利率也都有所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上半月,货币市场资金面总体平稳,利率小幅下行;但进入下半月以后,在公开市场延续净回笼、双边汇率贬值压力加大以及缴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资金面一度趋紧。
“加之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考核的消息引发市场担忧,尽管后续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加大,全月净投放6481亿元,但流动性偏紧的局面持续至月底。”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流动性的趋紧,10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有所下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货币市场成交45.5万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信用拆借成交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质押式回购成交38.1万亿元,同比下降3.8%;买断式回购成交1.9万亿元,同比下降12.0%。
不过,货币市场的利率上行并没有立即传递至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出先下后上、总体下行的走势。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间市场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盘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35%和2.70%,分别较9月末下降3个和4个基点;3年期和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收盘到期收益率为3.00%和3.15%,较9月末分别持平和下降8个基点;9个月期AAA级短期融资券收盘到期收益率为2.94%,较9月末上升15个基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0月中上旬,由于国庆节期间全国多地出台房地产限购政策,部分资金被挤出进入债市,同时限购引发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走势的担忧,债券市场总体振荡走强,各品种收益率多数下行;进入下旬,前期利好已被消化,而资金面趋紧状态持续,加之PPI、社会融资规模等数据超预期,国际市场债券收益率连续上行等利空因素叠加影响,债券收益率全线上行,1年期以内品种上行幅度尤为明显。
CFETS汇率指数小幅走高
银行间外汇市场方面,受国际市场美元汇率在加息预期刺激下显著上涨影响,美元指数在10月份的4周均连续上行,其他国际储备货币和部分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大幅下挫,英镑汇率大幅下挫近6%,欧元、日元、韩元汇率分别下行2.3%、2.7%和3.6%。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多个货币汇率中间价有升有贬。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中间价下跌1.3%,对港元、卢布等汇率中间价贬值1%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国际储备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汇率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等双边汇率贬值幅度在全球范围内不大。10月份人民币对8个货币双边汇率中间价均呈现升值,其中对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升值均超过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10月月末报收94.22,较9月末上升0.15,这是今年继5月、7月后第三个月度上升。参考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10月也都上升。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在95附近盘整,保持了基本稳定。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的确定性上升,多数货币仍面临贬值压力,但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强劲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进一步增长,10月份合计完成交易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日均环比增长20.3%。其中,即期成交同比增幅40.7%,主要是源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44.5%的增长贡献。同时,受国际市场汇率波动较大的影响,人民币对英镑、欧元和新西兰元即期成交同比增长显著。业内人士称,前三季度结售汇逆差收窄,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我国外汇供求的平衡状况总体好转。
首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成行
事实上,本币资金面结构性趋紧,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也均有直接反应。数据显示,3个月FR007互换利率较9月末上升30个基点,1年期FR007互换利率较9月末上升19个基点,5年期和1年期FR007互换利率报价价差收窄,利率互换曲线整体显著上移。
外汇掉期曲线也发生结构性变化,短端曲线上移、长端曲线下移。1周至3个月中短期限掉期点全月上行6-10个基点不等,6个月、1年期等中长期掉期点全月下行20-60个基点,掉期曲线短端和长端的逆向变化,使得整条掉期曲线的期限价差收窄,曲线趋于平坦化。业内人士认为,外汇掉期曲线的结构性变化,既体现了人民币市场短期资金面状况,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长期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两个衍生品市场交投保持活跃。数据显示,10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共成交7244.1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双边授信点击交易平台X-Swap共成交3300.2亿元,市场占比45.6%。截至10月末,X-Swap上已有91家主要市场机构参与报价交易。汇率衍生品方面,市场成交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其中,远期、期权交易增长显著,分别增长1035.6%和217.3%,掉期成交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也在10月份落地。10月31日,10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了15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名义本金总计3亿元;交易参考实体涉及石油天然气、电力、水务、煤炭、电信、食品、航空等行业;交易期限一年至两年不等。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开展,有助于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丰富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手段。
数据显示,利率互换市场存量10月末总计9.1万亿元,较9月末增长3.7%;汇率衍生品市场存量也有所上升,10月末远期、掉期等汇率衍生品市场合计存量为2.7万亿美元,较9月末增长8.2%。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衍生品存量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总体均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