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隐藏在哪里 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国金融风险隐藏在哪里 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2016-12-29 13:32:21   来源:   

“控风险”将是未来三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中之重。要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则必须扼制债务增长、推动“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让过剩产能“变废为宝”、让超额货币“化险为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专家解读各抒己见,而在我看来,关键词就是9个字:稳增长,兴实业,控风险。

经济增长减速,“十三五”期间能不能保住6.5%的年均经济增速?这是一个悬念。林毅夫说,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源于国际环境的恶化,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伟民先生认为,经济减速主要原因不是国际性的,也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经济体内在机理的结构性变化”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两种解读之中,我赞成后者。

谈到振兴实业,多数人剑指金融业“脱实入虚”,抨击投资人“乘火打劫”。而在我看来,在中国经济机理的结构性变化中,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实体经济的“旧经济”之中。统计数字说明,经济增长减速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7-2009年是第一个“L型”,经济增速从年均13%下降到10%;2010-2012年是第二个“L型”,经济增速下降到“保8%”的水平;2013-2016年至今的6.7%是第三个“L型”。把3个“L型”接在一起就是“阶梯型”,而且未来还可能有第四个台阶。若以2007年的产业为基数,把新增产业的经济贡献度剔除,“旧经济”的GDP贡献度一路下行,整体下行到4.1%,其中第二产业下行到1.7%!而“新经济”的GDP贡献度则一路上行,整体贡献度在过去3年从1%左右上升到2.6%。换句话说,若没有“新经济”的贡献,今年1-9月的经济增速只有4.1%!可想而知,从2007年的13%到如今的4.1%,“旧经济”怎能没有危机!

2009年正式启动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实际执行的结果是政府主导了13多万亿元投资。当年“脱虚入实”的银行资金如今已成为挥之不去的“次级贷款”,中国经济的整体负债率已经从2007年的150%上升到目前的250%以上!

以此为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控风险”还能是让银行资金再去“扶危救困”吗?显然不是,“控风险”的重点应该是严控深藏在“旧经济”中的债务危机!曾经讲过,美国的“次级贷危机”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使过多没有还款能力的家庭借钱买了房产,中国债务危机的根源却并不在房地产市场,而在于两大金融“黑洞”:(1)让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过度投资;(2)让没有还款责任的地方政府举债投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3个热点话题出现了:其一是“债转股”驱动国企改革;其二是“降税率”助力实体企业;其三是“控楼市”抑制资产泡沫。这3个话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却是一根绳子上的3条导火线,点燃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对金融安全带来影响!由此演绎,“控风险”将是未来3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呢?在减速换挡+债务上升的经济增长模式中,(1)当务之急是扼制债务增长的趋势,否则新增债务加负债利息会吞噬全部经济增长的成果;(2)控制新增债务的重点是严控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举债投资,同时全面推动“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化,以提升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3)切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战略,让过剩产能“变废为宝”,让超额货币“化险为夷”。

做到上述3点看似很难,其实未必。2016年是中国经济“本土全球化”的元年,也是中国“城市群”正式落地的元年,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体若继续成长,几乎必然走向(1)家庭财富的证券化;(2)本土经济的全球化。在证券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之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只需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