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从2016年四季度的6.8%小幅加快至6.9%,名义GDP同比增速则可能从9.6%明显上升至11.4%。名义GDP增速加快意味着企业利润可能明显回升,尤其是周期性行业。分产业看,我们预计第二产业增速的回升幅度较为显著。从需求端来看,内需(尤其是投资需求)增长加速,而贸易顺差对增长的贡献可能减小。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从1-2月的6.3%放缓至6.1%,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1-2月高。预计3月工业生产月环比增速保持在0.5%左右。电厂日均耗煤量和主要重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等高频指标显示春节后生产活动保持较强势头。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6年3月许多周期性指标的基数相对于1-2月明显走高,2017年3月发电、机械制造等子行业产量同比增速可能暂时回落。
3月名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速可能从1-2月的8.9%下降至8%,隐含的1-3月FAI累计同比增速可能在8.4%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预测FAI同比增速下降并不代表真实投资需求减速,而仅仅是考虑到统计数据可能有一些“噪音”。2017年1-2月四个省份(辽宁、山西、广西和甘肃)公布的名义FAI出现大幅负增长,但考虑到第二产业增速加快、PPI高企,这些省的名义FAI数据可能并未有效反映出真实的需求的变化。去年辽宁省对FAI数据进行了大幅“下调”,倘若现在一些其他省份也步辽宁的后尘,那么在基数“重置”完毕之前,这些省份的月报FAI增速可能持续为负,拉低总体FAI增长。排除掉数据质量问题的影响,我们预计真实投资需求将较为稳健——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房地产再库存周期有望持续,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继续回升。
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减弱,3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可能从1-2月的9.5%回升至10.2%。季节性因素除外,我们预计实际零售同比增速将保持基本稳定,汽车销售增速放缓与(其他)可选消费增长提速可能大体相抵。
3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从1-2月的-0.8%上升至5%,而进口同比增速可能从26.8%回落至20%。由于内需增长强劲,进口价格同比增速高企,短期内名义进口增速可能会维持较快增长。此外,随着全球、特别是欧洲的工业周期走强,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升。历史上,当内需明显走强时,出口量往往会明显落后于进口量增速。因此,我们预计3月贸易顺差可能保持在120亿美元左右的相对低位。
我们预计3月CPI同比增速将从1-2月的1.7%下降至0.9%,PPI同比增速从2月的7.8%小幅回落至7.7%。3月CPI走低主要由于食品价格持续下跌——3月农业部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下跌12.9%,跌幅较2月的10.4%扩大。此外,非食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上行。我们预计3月PPI环比增速或将从2月的0.6%放缓至0%,因此3月PPI同比增速可能较2月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PPI环比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石油、金属等上游产品价格显著回调,但下游产成品价格可能仍会维持再通胀趋势。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上升到1.4万亿元左右,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可能小幅上升至1.25万亿元,M2同比增速可能从2月的11.1%温和加速至11.3%。3月信贷小幅上升反映出住房、PPP和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需求保持强劲,同时短期贷款与对非银贷款的降幅有可能收窄。3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可能略低于新增贷款,主要是考虑到公司债券净发行量为负以及表外融资余额可能下降。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或将受低基数效应影响小幅回升,但环比增速将大致保持稳定。
3月外汇储备可能增加150亿美元左右至3.02万亿美元附近。我们在计算中综合考虑了3月至今美元贬值1.7%所带来的正面估值效应以及100~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同时,虽然3月在岸人民币交易量月环比上升27%,但仍远低于2016年四季度水平,表明目前外汇流出压力可控。
3月和一季度宏观数据将继续表明总需求增长强劲、CPI通胀保持温和。名义增长加速意味着一季度企业盈利和现金流将继续改善,有利于推动制造业投资和可选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同时,全球、尤其是欧洲需求回升,有望支持外需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效压低了当期食品价格,2017年上半年CPI可能维持低位。因此,虽然货币政策可能在继续退出宽松的同时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但短期内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