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银监会举行的近期重点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银监会的重点工作将放在高度重视金融服务、防范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上。
杨家才也直言,今年是金融行业“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化监管问责的一年。而今年将针对防范风险、整治乱象等方面下发多份文件,推进银行业的整治力度。
据介绍,3月29日,银监会机关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行为,做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通知书已经下发,涉及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以及作为信达交易对手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并对8名责任人员警告和罚款,对2名机构高管做出处罚。
不仅如此,杨家才表示,今年银监会将下发文件,动员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整治金融乱象。银监会梳理了10个方面的“问题菜单”下发至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自查自纠,实现组织机构人员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产品全覆盖。
数据显示,2016年一共处罚银行业机构631家,罚没金额2.7亿,同时双罚制,责任人442名,取消88名高管任职资格,禁止42个人准入。这两年内部问责人员达到9万人。而今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1.9亿,处罚责任人员197人,取消19名高管资格,禁止11个人准入。
针对跨地区、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交叉、交易带来金融风险,在杨家才认为主要是部门间协调不够。而今年银监会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同时,还将大力整治“三套利”、“四不当”行为,即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以及不当展业、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
此外,针对金融服务,银监会下发了一份《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新闻:李克强:国有资产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
[对金融风险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金融领域腐败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
4月9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此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总结2016年和近年来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
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定不移把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推向深入、以更有力举措推动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实,是李克强讲话的三大主要内容。
在提及进一步加强国资国企和金融监管时,李克强表示,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范金融领域腐败风险。
在谈及严防金融风险和腐败时,李克强认为,当前,金融领域存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金融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时有发生。对金融风险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金融领域腐败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要统筹抓好金融领域防风险和反腐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健全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坚决治理金融市场乱象。
李克强强调,要严厉打击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个别监管人员和公司高管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等非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以儆效尤。要加大问责力度,强化机构问责、监管问责和对监管者问责,坚定维护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安全运行。
另外,对于严防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的徇私舞弊方面,李克强表示,今年国有企业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大胆改革创新,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也要防止损公肥私、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行为。要把管资本为主和对人监督结合起来,严格重组改制操作流程,对重点环节要从严监管,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廉洁风险要从严防控,坚决防止贱卖国资、违规交易和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
在谈及严防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经营中的资产流失时,李克强表示,近年来,国有企业“走出去”势头较猛,但也出现了违规决策、违规经营等现象,有的甚至内外勾结谋取私利、恶意转移资产。国有资产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国企国资走出去,监管必须及时跟出去,坚决防止企业走出去后成为“脱缰的野马”。要完善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机制,抓紧制定海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国资监管部门要对境外特别重大投资项目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