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金融峰会将兑现哪些预期?组建“超级央行”不会有!大一统资管框架值得期待
多家媒体报道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本周召开。其中,金融安全、金融监管改革是最受热议的话题。金融监管改革是否已处在破局前夜,可能就在本周揭晓。
中国证券报记者认为,金融安全很重要,组建“超级央行”基本不会有,推动大一统资管框架落地最实在!
金融工作会议为什么重要
从1997年开始,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目前已开过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均涉及到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和部署,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影响重大,也是其备受关注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产生的影响中国金融进程的干货:
01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
会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化解金融隐患;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并健全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体系等。
工作重点:
中央决定央行管理体制变革,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同时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还包括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另外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02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2002年2月5日至7日
会议提出:“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并将农信社改革提到了重要位置。
工作重点:
在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姜超认为:
在总的方向上,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央行于2013年已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承担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央行行长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这正是统筹监管的体现,也是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方向。
从监管类型上看,在现行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将会增强统筹协调,适当增加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指出,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强化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从级别上看,中央要求地方按照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意味着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的分工也可能进行协调统筹。
分业监管模式下,按机构监管而协调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短板。而增加按照功能和行为监管后,有望解决机构间业务交叉导致的监管缺位问题,也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与监管“躲猫猫”、监管套利等行为。
再次,也是最实在的,会后可能落实的,资管大一统框架。
传说中的资管新规:
要点一:作为统一监管框架设定的参与者,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日前表示,希望顶层设计中对大资管参与主体能够有较为一致的要求,例如净资本约束、杠杆率等。应在方方面面大致找齐,守住基本要求,减少监管套利。
要点二:权威人士表示:“会给机构留足反应时间,不会半夜鸡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