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人民币汇率破6.7在即 美联储还有什么底牌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财经动态宏观经济 > 正文

汪杰:人民币汇率破6.7在即 美联储还有什么底牌

2017-08-09 08:54:46   来源:   

最近,人民币升值情形可用“凌厉”一词形容。

短短一个月多月时间,在岸CNY从6月27日的最高点下滑至8月4日的最低点6.7132,离岸CHY从6月27日的最高点坠落至8月1日的最低点6.7153;从趋势看,不排除在本周内(8月7日-8月11日)在岸CNY和离岸CHY双双跌破6.70整数关口,有望创出一年来新低。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底反弹,令高盛、摩根斯坦利、花旗等外资投行研究学者、专家们大跌眼镜,毕竟在他们观察视线里,人民币贬值趋势还会延续,从他们预测年内不超过6.80的数据看,显然他们高估了美元升值幅度和低估了人民币升值的空间。

今年1月3日,美元指数在特朗普上任前夕冲高到14年来新高(2013年1月以来)103.820后,便开始一路踉踉跄跄的下跌之路,虽然中间美联储两次加息(3月15日和6月14日)和缩表计划(6月14日和7月26日)以及单个季度、月度部分经济数据偶尔提振一下美元指数“士气”,但是无奈整体不给力的经济数据和对特朗普经济政策尚不乐观的观点左右其走势,美元指数想要触底反弹尚有时日。

从最近7月25-26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后申明内容看,美联储再一次放缓加息步伐,同时仅仅暗示有可能“相对较快”地启动“缩表”计划,如此表态说明这不是一针强心针,而不过是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反观国内,今年以来,面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和外汇储备下降趋势,央行和国家外管局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取得的明显成效。在岸CNY从1月3日最高6.9602一路下跌至8月3日的6.7132,人民币升值幅度高达2470个基点或3.55%,外汇储备从1月末29982.04亿美元(近6年来最低值)回升至6月末30567.89亿美元,连续6个月出现回升态势。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31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097亿元,增长15.0%;进口59315亿元,增长25.7%,进出口相抵,实现顺差12782亿元。

今年6月末,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把大额交易的报告门槛从20万元降到5万元;国家外汇局8月3日发布通知,自8月21日起,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全部提现和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消费交易信息均需银行卡的发卡行上报,这些都是均可以有效围堵境外提现刷卡、地下钱庄等洗钱行为,减少资本外流与提升人民币价值。

由此,稳中相好的国内经济形势和稳重回升的进出口数据,良好的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近期央行和国家外汇局出台的措施,正在为中美经济外贸博弈“天平”中增加稳定的筹码。

另外,最近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在7月31日的会议上,再次呼吁各国更加严格地遵守减产协议。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更是以身作则,承诺将在8月大幅减产,在此消息刺激之下,美原油主力合约(NYME-R6713)7月31日更是冲破50美元/桶大关,创下2个多月来新高。美元兑欧元汇率同样从1月3日历史最高点0.9669,大跌至8月2日0.8398。

与此对比的是,美联储目前除了推出“缩表”可以虚张声势外,似乎黔驴技穷,没有特别好的牌可以出手。

国内方面,北京8月4日20:30美国劳工部发布的7月份非农数据似乎给不景气的经济增添一抹亮色,今年以来,以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为代表科技股带领美国道琼斯工业、纳斯达克、标准普尔三大指数也创出历史新高,不仅让嗅觉灵敏的人意识到新一轮互联网科技泡沫似乎在冉冉升起,比起千禧年那次互联网泡沫,这次的的泡沫似乎更大更强更具影响力,作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让人觉得传说中“灰犀牛”风险就在眼前,一触即发。加息与不加息,就在一念之间,而泡沫的破灭似乎就等待一个刺破的信号引爆点,无论如何,美联储都将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面楚歌”之下,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该何去何从,值得他们精英智囊们细细考量。而对于我们而言,“未雨绸缪”方是上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旦美国经济因为特朗普政府不给力的经济政策、美国股市冲高大幅回落以及其他“黑天鹅”事件而开始陷入新一轮衰退,我们也难独善其身,何况我们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泡沫,已经让我们“如鲠在喉”,妥善处理因美元指数下挫引发的“连锁效应”和国内房地产发展的高歌猛进掩盖下的其他行业的衰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维稳成为当前第一要务,在强化金融监管、立足宏观调控、风控系统风险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与财经政策的延续稳定性成为核心问题;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好临时突发事件预案的充足准备,是我们灵活应对之策。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